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黄中内润

黄中内润

黄为中和之色,黄中,喻内德之美。形容人内在的才、德充沛润泽。原指北魏高允。高允,字伯恭,渤海(今河北南皮)人。允少有奇度,清河崔玄伯曾叹道:“高子黄中内润,必为一代伟器,只恐我来不及见了!”允好文学,博通经史、天文、术数。世祖时,允任著作郎,与司徒崔浩著述《国记》,著作令史闵湛等巧妙地陷害崔浩,劝浩将所写的国史刻在石上。允听说后,对著作郎宗钦道:“闵湛恐怕会成崔门的祸根。愿我们不要像崔浩一样。”后来浩果然遭难。东宫太子召允,命允入见世祖,并告诫允道:“如至尊有问,只依我说。”入宫后,太子奏道:“中书侍郎高允,自从在臣宫教授臣,与臣同处,臣知他是小心审慎的人,虽与浩同事,但允微贱,一切听命于浩,请赦他活命。”而允却答世祖说:“《记》有的与浩同作,注疏多为我作,浩只总裁。”世祖大怒:“如此,你更甚于浩,哪还会有生路。”太子忙道:“允小臣,惊恐迷乱,以至失误。我曾问他,他原说浩作。”世祖追问,允说:“殿下因臣讲授累年,为臣乞命,实在没问臣,臣也不敢迷乱。”世祖终叹道:“临死不移,据实而答,贞臣也。”竟免允一死,并令允拟诏自浩以下的28人夷灭五族。允迟疑不为,奏道:“受浩株连的人罪不至死。”世祖更怒,命绑允,太子拜求。然而论罪时,也只浩一人灭族,其余的都是身死。世祖慨言:“如无这人,会有数千人死啊!”后高宗谓群臣道:“高允,真忠臣也,朕有非,当面直言,甚至朕不乐听的,也侃侃陈述无所避。你等在左右,只趁朕高兴求衔乞职,官至王公,高允辅佐我国家不过作郎,你们愧否?”于是拜允中书令。一司徒说:允虽蒙宠,而家贫布衣。高宗斥责道:“怎么不先说,见朕赞他,才奏他贫。”即驾幸允宅。惟草屋数间,厨中盐菜而已。当时贵臣之门,都是满门高官显爵,独允廉让,子弟皆无官爵。允历事五帝,出入三省五十余年,据律评刑三十余载,内外称他平正。享年98而终。

【出典】:

魏书》卷48《高允传》1067页:“允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


【词语黄中内润】  成语:黄中内润汉语词典:黄中内润

猜你喜欢

  • 萋锦

    同“贝萋”。宋范成大《龙学侍郎清河侯张公挽词》之二:“太息逢萋锦,平生付薄冰。”【词语萋锦】   汉语大词典:萋锦

  • 河章

    源见“孝女寻尸”。指歌颂孝女之歌。宋苏轼《端午帖子词.太皇太后阁》之五:“忠臣谅节今千岁,孝女孤风满四方。不复巫阳占郢梦,空馀仲御扣《河章》。”【词语河章】   汉语大词典:河章

  • 生刍奠

    同“生刍致祭”。宋杨万里《四十九祖母朱氏挽词》:“眼底生刍奠,身前泛柏舟。”

  • 虎头三

    同“长康三绝”。明袁宏道《题赠太史退如憨斋》诗:“已甘中散七,未害虎头三。”

  • 桃僵李为仆

    源见“李代桃僵”。形容兄弟同甘共苦,情谊深厚。宋黄庭坚《再和寄子瞻闻得湖州》诗:“桃僵李为仆,芝焚蕙增叹。”

  • 平子田

    同“平子归田”。唐钱起《海畔秋思》诗:“偶为谢客事,不顾平子田。”

  • 羊续悬鱼

    《后汉书.羊续传》:“续为南阳太守……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续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所悬者,以杜其意。”后因用“羊续悬鱼”为居官清廉、拒绝受贿的典

  • 投机之会,间不容穟

    投机:迎合时机。会:际会,遭遇。间( ㄐㄧㄢˋ jiàn ):间隔,间隙。穟( ㄙㄨㄟˋ suì ):同“穗”,指禾穗上的芒须。 机会极其难得,稍放松一点就错过。 表示行事要抓紧时机,不允许有

  • 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元.无名氏《谢金吾》三折:“可不的山河易改,本性难移。”移:改变。意谓积久形成的习惯癖性很难改变。也指一个人的个性、嗜好乃至立场观点的难以变易。巴金《家》二:“你总是这样不爱收拾,屡次说你,你总不听。

  • 知其一不知其二

    《诗经.小稚.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战国策.赵策三》:“楼缓曰:‘虞卿得其一,未知其二也。’”《史记.高祖本纪》:“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此指对事物只有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