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马齿徒增

马齿徒增

原谓马的年岁加长,后泛作自谦年齿增长之意。公元前658年,晋献公想攻伐虢国,大臣荀息劝他以宝马、美玉贿赂虞君借道伐虢。晋献公怕虞君收了贿赂而不肯借道。荀息认为,虞是小国,必不敢如此。如果接受礼物而允许晋国借道伐虢,就好象把财物从内库取出而放于外库一样,十分安全。晋侯依计而行,虞君果然受礼并同意借道。虽有宫之奇出来谏阻,他也不听。终于在晋灭虢之后五年又一举灭掉了虞国。这时,荀息牵着马,拿着美玉对晋献公说:“美玉还是老样子,只是马的牙齿又多长了几个。”

【出典】:

《春秋谷梁传·僖公二年》:“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晋国之宝也。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例句】:

清·王韬《淞隐漫录·阿怜阿爱》:(女泣谓生曰)自妾识君,已四五年矣。蛾眉易老,马齿徒增,尚未能择人而事,自拔于火坑。”


主谓 徒,白白地。马的牙齿白白地增加。马齿随年龄的增长而添换。比喻人的岁数不断增长而事业却无所成就。《谷梁传·僖公二年》记载,春秋时晋国用美璧、骏马贿赂虞国国君,借路出兵灭掉虢国,然后回师又灭掉虞国,并取回璧和马。晋大夫荀息说:“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柳亚子《赠少屏》:“鹏飞未遂冲霄志,~歧路悲。”△贬义。多用作自谦之词,慨叹岁月易逝而却无所长进。→时光虚掷 碌碌无为 抚髀长叹 ↔与日俱进 宝刀不老。 也作“马齿加长”、“马齿徒长”。


【词语马齿徒增】  成语:马齿徒增汉语词典:马齿徒增

猜你喜欢

  • 调羹

    同“调羹鼎”。宋赵善括《醉蓬莱.魏相国生日》词:“补衮工夫,调羹手段,如今重试。”【词语调羹】   汉语大词典:调羹

  • 无弦

    同“无弦琴”。唐李白《赠崔秋浦》诗之二:“抱琴时弄月,取意任无弦。”

  • 跗萼联芳

    同“跗萼连晖”。唐王维《谢弟缙新授左散骑常侍状》:“不材之木,跗萼联芳。断行之雁,飞鸣接翼。”【词语跗萼联芳】  成语:跗萼联芳汉语大词典:跗萼联芳

  • 断肠人

    源见“断肠猿”。指极度相思的人。宋苏轼《四时词》之二:“玉腕半揎云碧袖,楼前知有断肠人。”亦指失意的人。元马致远《天净沙》曲:“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棘门军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文帝曰:‘嗟乎……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 鹡鸰心

    源见“鹡鸰在原”。指兄弟友爱之情。唐孟浩然《送袁十岭南寻弟》诗:“早闻牛渚咏,今见鹡鸰心。”

  • 许由

    源见“许由洗耳”。传说中的隐人高士。南朝 梁江淹《为萧太傅谢侍中敦劝表》:“臣不能遵烟洲而谢支伯,迎云山而揖许由,激昂荣华之间,沈潜珪组之内。”【词语许由】   汉语大词典:许由

  • 对泣牛衣

    同“牛衣对泣”。明张四维《双烈记.惜别》:“你是奋翼飞天陶士行,我是对泣牛衣王仲卿。”

  • 马去马归

    源见“塞翁失马”。喻世事多变,得失无常。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六引周益公《谢衣带鞍马表》:“褐衣褐见,莫陈汉戍之便宜;马去马归,敢计塞翁之倚伏?”见“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宋·陈鹄《耆旧续闻》卷6:“褐

  • 鱼须笏

    《礼记.玉藻》:“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以。”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崔云:用文竹及鱼斑也。……须音班。”“须”,为“颁”之讹,“颁”通“斑”。周朝时大夫之笏以有斑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