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艰:难。惟:为,是。 知道它并不难,实行它就难了。语出《书.说命中》:“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孔安国传:“言知之易,行之难。”唐.魏征《十渐不克终疏》:“语曰‘非知之难,行之惟艰;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所言信矣。”后多引作〔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唐.柳泽《论时政书》:“臣闻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宋.陆九渊《与曹立之》:“懈怠纵弛,人之通患。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孙中山《心理建设(孙文学说)》五章:“总而论之,有此十证以为‘行易知难’之铁案,则‘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之古说……皆可从根本上而推翻之矣。”郭沫若《论国内的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想起古人‘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一句话上来,真不免要汗流浃背了。”


猜你喜欢

  • 十三楼

    宋周淙《乾道临安志.楼》:“十三间楼去钱塘门二里许,苏轼治杭日,多治事于此。”本为宋代杭州名胜,宋苏轼《南歌子.游赏》词有“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之句,后泛指供游乐的名楼。清曹寅《诸敏庵

  • 不言温树

    汉代大臣孔光是孔子十四世孙,官至御史大夫、丞相。他曾主掌枢密10余年,为官谨慎,遵守法度。休假日回家时,和兄弟、妻子闲谈时,绝口不谈朝廷政事。家中有人问他:“长乐宫温室殿里都长着什么树呢?”孔光沉默不

  • 驷马夸题柱

    源见“题桥柱”。比喻称赞取得功名荣显。明文徵明《送柯奇纯主事归莆阳》诗:“不须驷马夸题柱,且着斑衣慰依闾。”

  •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当父母在时,依礼去侍奉;当父母去世后,依礼去埋葬,依礼去祭祀。 古指子女对父母尽孝之道。语出《论语.为政》:“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

  • 夜气不存

    参见:夜气存

  • 赵氏一块肉

    指嫡亲骨肉。德祐元年(1275年)10月,元兵分三路向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市)进军,次年三月元军进入临安。宋恭帝赵、全太后等被俘,押至大都(今北京市)。帝被元世祖忽必烈废为瀛国公。丞相陈宜中、都统

  • 退笔成山

    同“退笔冢”。宋苏轼《柳氏二外甥求笔迹》诗之一:“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 一字千金

    此典指吕不韦召集门客汇编《吕氏春秋》这部书,并贴出告示:如有人增加或减少一个字,就奖赏给予一千金。后以此典比喻诗文精妙,一字不可改。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秦

  • 燕处焚巢

    同“燕处危巢”。清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夫鱼游釜底,燕处焚巢,旦夕偷生,不自知其濒于危殆,我同胞其何以异是耶?”主谓 燕子处在燃烧着的窝里。比喻处境非常危险。清·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夫鱼游釜底,

  • 止水为鉴

    参见: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