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问鼎

问鼎

原指图谋王位,后则泛指企图夺权。公元前606年,楚庄王攻打陆浑之戎,到达雒水,在周天子辖区陈兵示威。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王。楚王问起周王室镇国之宝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鼎的大小轻重在于德而不在于鼎本身。从前夏朝有德之时,把远方的东西绘成图象,让九州的长官贡献青铜,铸造了九鼎并将图象铸在鼎上,让百姓认识神物和恶物。所以百姓进入川泽山林,就不会碰上不利于己的东西。魑魅魍魉这些鬼怪都不会碰上。因而上下和协,以承受上天的保佑。夏桀昏乱,鼎迁于商,前后六百年。商纣暴虐,鼎又迁于周朝。德行如果美善光明,鼎虽然小,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乱,鼎虽然大,也是轻的。上天赐福给明德的人,是有一定期限的。成王把鼎固定在洛阳,占卜的结果是传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上天的命令。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减,天命并未改变,鼎的轻重,是不能询问的。

【出典】: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例句】:

唐·房玄龄《晋书·王敦传》:“既素有重名,又立大功于江左,专任阃外,手控强兵,群从贵显,威权莫贰,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


【典源】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今译】 春秋时楚庄王北伐陆浑之戎,将军队布列在洛水边周的边界上,有示威之意。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军。楚庄王向王孙满打听周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答:“得天下在德不在鼎,古时夏禹有德,远方献来山川异物图形,禹铸九鼎,将各地异物等铸于其上。至夏桀昏乱,鼎迁至商,传世六百。商纣王暴虐,鼎又迁于周。如果有德,鼎虽小亦重; 昏乱无德,虽大亦轻。成王定鼎,卜祝预示将传位三十,传年七百,这是天命。周现在虽渐衰,但天命末改,鼎的轻重,是不可问的。”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图谋夺取王位、政权。

【典形】 观鼎、送者问鼎、问鼎、问鼎轻重、问周鼎、休明鼎尚重、问鼎语。

【示例】

〔观鼎〕 晋·陆机《五等诸侯论》:“故强晋收其请隧之图,暴楚顿其观鼎之志。”

〔送者问鼎〕 唐·李商隐《行次西郊作》:“送者问鼎大,存者要高官。”

〔问鼎〕 唐·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封疆恢霸道,问鼎竞雄图。”

〔问鼎轻重〕 唐·柳宗元 《封建论》:“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

〔问周鼎〕 清·黄遵宪《述怀再呈霭人》:“今年问周鼎,明年索赵璧。”

〔休明鼎尚重〕 南朝梁·庾肩吾《乱后行经吴御亭》:“休明鼎尚重,秉礼国犹存。”


【词语问鼎】   汉语词典:问鼎

猜你喜欢

  • 金屏中选

    源见“锦屏射雀”。指喜得佳婿。明汤显祖《紫钗记.花朝合卺》:“倚青鸾玉镜妆成,对孔雀金屏中选。”【词语金屏中选】   汉语大词典:金屏中选

  • 以雉为凤

    源见“楚凤”。形容人不辨真伪。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然鲁臣以麟为麏,楚人以雉为凤。”

  • 刘商观奕

    宋.张邦畿《侍儿小名录拾遗》引《树萱录》:“刘商夜游湘中,秋月方皎。忽见水中一画舫,有七、八女子容止儇丽,若为呼卢戏,其具俱希世之宝,前有红腊枝擎以金盘。商骇讶未绝,闻舟中语曰:‘紫阳真人昨给刘商黄精

  • 贾箧香

    同“贾女香”。元钱霖《台城路.次邵复孺韵》词:“花明柳暝,念贾箧香空,谢池诗冷。”

  • 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

    议:议论。期:必。 在地上画个圈圈当监牢,人们议论着不肯进入;刻削个木头上做狱吏,人们也决不同他对答。 旧时形容狱吏凶残暴虐,士大夫宁死也不同他打交道。语出《汉书.路温舒传》:“故俗语曰:‘画地为

  • 烂柯人

    梁.任昉《述异记》卷上:“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尽烂。既归,无复时人。”后因以“烂柯”

  • 秋场

    秋收的场圃。引申为晚年隐栖的地方。南朝齐谢朓《和王著作融八公山》诗:“春秀良已凋,秋场庶能筑。”秋场庶能筑,是喻自己将告老归田。【词语秋场】   汉语大词典:秋场

  • 舞雩之咏

    源见“沂水舞雩”。指乐道之志。唐韩愈《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赓之以文王、宣父之操,优游夷愉,广厚高明,追三代之遗音,想舞雩之咏叹。”

  • 黑白混淆

    形容是非不分。《明史·聊让传》:“曩上皇在位,王振专权,忠谏者死,鲠直者戍,君子见斥,小人骤迁,章奏多决中旨,黑白混淆,邪正倒置。”●《管子·明法解》: “故以战功之事定勇怯,以官职之法定愚智,故勇怯

  • 犀心通

    源见“心有灵犀一点通”。喻心心相印。宋 吕渭老《早梅近芳.画帘深》词:“犀心通密语,珠唱翻新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