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郑卫之音

郑卫之音

礼记.乐记》:“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

“郑卫之音”原指春秋时郑国、卫国的民间音乐,活泼清新,与雅乐异趣,使魏文侯闻而不知倦。后常用以指“淫靡之乐”或“靡丽文风”的代称。

南史.萧惠基传》:“宋大明以来,声伎所尚多郑、卫,而雅乐正声,鲜有好者。”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梁孝元在蕃邸时,撰《西府新文》,讫无一篇见录者,亦以不偶于世,无郑、卫之音故也。”


偏正 郑卫,春秋时郑国、卫国。①民间俗乐,不同于雅乐,故被贬斥为淫靡之音。语出《礼记·乐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后汉书·循吏传序》:“(光武)身衣大练,色无重采,耳不听~,手不持珠玉之玩。”②靡丽的文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吾家世文章,甚为典正,不从流俗,梁孝元在藩邸时,撰《西府新文纪》,无一篇见录者,亦以不偶于世,无~故也。”△贬义。多用于形容粗俗的音乐。→靡靡之音↔正声雅音。也作“郑卫之曲”、“郑卫之声”。


【词语郑卫之音】  成语:郑卫之音汉语词典:郑卫之音

猜你喜欢

  • 皋禽

    源见“鹤鸣㈠”。鹤的别名。《文选.谢庄〈月赋〉》:“聆皋禽之夕闻,听朔管之秋引。”李善注:“《诗》曰:‘鹤鸣九皋。’皋禽,鹤也。”【词语皋禽】   汉语大词典:皋禽

  • 左右袒

    《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绛侯周勃)复令郦寄(字况,与北军将领上将军吕禄为友)与典客(秦设置的官名,掌管诸侯及归义蛮夷等事宜)刘揭先说吕禄曰:‘帝使太尉守北军,欲足下之国,急归将印辞去,不然,祸且

  • 下茶

    古代订婚以茶为聘礼,名为“下茶”,也称“吃茶”。明代许次纾《茶疏.考本》:“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昏(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置子之意也。今人犹名其礼曰‘下茶’,亦曰‘吃茶’。”明代汤显祖《牡丹亭

  • 巨下二卿

    汉代马严和其弟马敦居住巨下,因有好品行而为人称道。《后汉书.马援传》:马严,字威卿,“弟敦,字孺卿,亦知名,援卒后,严乃与敦俱归安陵,居巨下,三辅称其义行,号曰‘巨下二卿’。”

  • 车公

    《晋书.车胤传》:“〔车胤〕又善于赏会,当时每有盛座而胤不在,皆云‘无车公不乐’。”后因用“车公”借指乐于集会游赏之人。唐王维《酬慕容十一》诗:“行行西陌返,驻幰问车公。”宋徐铉《寄钟谟》诗:“不得车

  • 三千履

    同“三千珠履客”。宋苏轼《刘孝叔会虎丘时王规父斋素祈雨不至》诗之二:“只遣三千履,来游十二峰。”

  • 鳌载山

    同“鳌戴三山”。唐元稹《有酒十章》诗之八:“海苍苍兮路茫茫……鲸归穴兮渤溢,鳌载山兮低昂。”

  • 艾气

    42`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三十:“士人口吃,刘贡文嘲之曰:‘本是昌徒,又为非类,虽无雄士,却有艾气。’盖周昌、韩非、扬雄、邓艾曾口吃也。”又,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

  • 书圣

    谓于书法造诣极高的大书法家。如晋代的王羲之。《南史.王志传》:“志善草隶,当时以为楷法。齐游击将军徐希秀亦号能书,常谓志为‘书圣’。”【词语书圣】   汉语大词典:书圣

  • 梦阿连

    同“梦惠连”。宋梅尧臣《寄公异弟》诗:“池塘去后春,一夕生绿草。无由梦阿连,诗句何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