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迎刃而解

迎刃而解

如刀劈竹子,前几节劈开之后,下面的向着刀口就分开了。比喻事情容易解决。典出晋杜预之事迹。杜预事迹见前“势如破竹”条。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杜预督军伐吴。所过皆克,吴地百姓纷纷归附,彻底打败吴国时机已到。但是否立即大举攻吴,晋人内部意见却不统一。杜预力主立即伐吴,他说:“当初战国时乐毅凭济西一战而吞并强齐,如今我们兵威已振,战况好比刀劈竹子,前面几节劈开之后,剩下的部分迎着刀口自动解开,没有什么碍手的地方了。”遂继续进兵,攻无不取。当初提反对意见的人为此写信向他道歉。

【出典】:

晋书》1030页《杜预传》卷34:“预曰:‘昔乐毅藉济西一战以并强齐,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著手处也。’”

【例句】:

宋·宋祁《景文集·四五·登科记序》:“性公深博有谋,惠训不倦,善断也如竹,迎刃而解,善教也若草,望风而偃。”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着力如切腐状,迎刃而解。”


偏正 一碰着刀刃就破开了,比喻解决问题非常顺利。《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无复着手处也。”廖辉英《爱情良民》:“可是如果过一阵子,她的心境改变,问题也许反而就~。”△褒义。→水到渠成 易如反掌折槁振落 ↔埴索途 刀过竹解 刃迎缕解一通百解 一了百了 迎刃而理 ↔埴索途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也作“迎刃冰解”、“迎刃而理”、“迎刃立解”、“迎刃以解”、“应刃而解”。


【词语迎刃而解】  成语:迎刃而解汉语词典:迎刃而解

猜你喜欢

  • 糜躯碎首

    犹“粉身碎骨”。糜:碎。战国燕.麴武《报燕太子书》:“今太子欲灭悁悁之耻,除久久之恨,此实臣所当糜躯碎首而不避也。”见“粉身碎骨”。战国·麹武《报燕太子书》:“今太子欲灭悁悁之耻,除久久之恨,此实臣所

  • 光彩霁月

    见“光风霁月”。

  • 乐府四歌

    晋.崔豹《古今注》卷中《音乐》:“(东汉)明帝为太子,乐人作歌诗四章,以赞太子之德,其一曰《日重光》,其二曰《月重轮》,其三曰《星重辉》,其四曰《海重润》。旧说云:天子之德,光明如日,……太子皆比德焉

  • 钓东海

    《庄子.外物》:“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

  • 飞燕将书

    源见“一箭下聊城”。指以文克敌。唐杜甫《收京》诗之一:“暂屈汾阳驾,聊飞燕将书。”

  • 枉画图形

    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汉)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

  • 卫国鹤

    同“卫鹤”。明李梦阳《七夕边马二宪使许过繁台别业不成辄用七字句述我志怀二十韵》:“宠岂尽轩卫国鹤,画宜偏骇叶公龙。”

  • 萧史

    源见“乘鸾”。传说中春秋时仙人。亦借指夫婿或情郎。晋葛洪《抱朴子.对俗》:“是以萧史偕翔凤以凌虚,琴高乘朱鲤于深渊,斯其验也。”清黄遵宪《游箱根》诗:“洪崖揖浮丘,萧史媚弄玉。”【词语萧史】   汉语

  • 漆室忧

    同“漆室忧葵”。清黄遵宪《再述》诗之五:“横流忍问安身处,北望徘徊漆室忧。”

  • 白璧生蓝田

    源见“蓝田生玉”。喻贤子弟生于名门。元刘诜《送范主一宪郎》诗:“范君绣衣家,白璧生蓝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