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辽东白豕

辽东白豕

同“辽东豕”。唐李白《赠范金乡》诗之一:“辽东惭白豕,楚客羞山鸡。”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而偶至一处,见其已设者,先得我心之同然,因自笑为辽东白豕。”


偏正 辽东的白猪。《后汉书·朱浮传》:“伯通(彭宠)自伐,以为功高天下。往时辽东有豕,生了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比喻少见多怪。孙中山《心理建设〈孙文学说〉》3章:“至于严又陵氏所翻之名学,则更为~也。”△贬义。用于形容怪异而少见之事物。→少见多怪 ↔司空见惯 见惯不惊。 也作“辽东豕”。


【典源】《东观汉记·朱浮》:“朱浮与彭宠书,责之曰:‘伯通自伐,以为功高天下。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后汉书·朱浮传》亦载。

【今译】 汉代朱浮给彭宠 (字伯通)写信,责备他说:“你骄矜自大,以为功高天下。从前辽东地方有个人家的母猪产下一头白脑袋的小猪,认为是奇异之物,就上京去献给朝廷,走到河东地方,看到那里的猪都是白的,只好羞愧而返。如果把你的功劳拿到朝廷上议论,就如同这辽东的猪一样啊。”

【释义】 后以此典指人矜功自傲、妄自尊大; 也形容少见多怪。

【典形】 白豕、白头豕、辽东豕、辽豕、豕夸头白。

【示例】

〔白豕〕 唐·李白《赠范金乡》:“辽东惭白豕,楚客羞山鸡。”

〔白头豕〕 清·钱谦益《戊辰七月应召赴阙》之三:“赤汗马应空冀北,白头豕自愧辽东。”

〔辽东豕〕 宋·江端友《朱酥行》:“持归空惭辽东豕,努力明年趁头市。”

〔辽豕〕 唐·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抱山鸡而自恧,顾辽豕以多惭。”

〔豕夸头白〕 清·陆淹《秋怀》:“鱼悔尾赪思溟北,豕夸头白笑辽东。”


【词语辽东白豕】  成语:辽东白豕汉语词典:辽东白豕

猜你喜欢

  • 庄周梦

    源见“庄周梦蝶”。指庄周梦中的幻觉。闽徐夤《初夏戏题》诗:“青虫也学庄周梦,化作南园蛱蝶飞。”明无名氏《精忠记.赴难》:“功多的也是空,名高的也是空,都做了一枕庄周梦。”【词语庄周梦】   汉语大词典

  • 珠浦

    源见“合浦珠还”。借指广州。唐杜甫《广州段功曹到得杨五长史谭书功曹却归聊寄》诗:“铜梁书远及,珠浦使将旋。”

  • 孙晨稿席

    孙晨:汉代人。稿席:用稻麦秆编的席子。宋代徐子光《蒙求集注》引《三辅决录》:“孙晨,字元公,家贫,织席为业。明诗书,为京兆功曹。冬月无被,有稿一束,暮卧朝收。”后世引来指贫寒之士。

  • 叔子千载

    源见“堕泪碑”。谓有德政的官吏永远为人们纪念。宋陆游《水调歌头.多景楼》词:“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 头痛炙头,脚痛炙脚

    《朱子语类》卷一一四:“今学者亦多来求病根,某向他说头痛炙头,脚痛炙脚,病在这上,只治这上便了,更别求甚病根也。”炙:熏灼。意谓针对疼痛部位医治,不必追究病根。明.张居正《与张新斋计不许东虏款贡》:“

  • 写练裙

    同“书裙”。明张简《寄灵石张尊师》诗:“清修每自披灵笈,高卧因谁写练裙?”

  • 九奏钧天

    源见“钧天广乐”。指由九支乐曲组成的宫廷音乐。元黄溍《题金明宴游图》诗:“千年华表人非是,九奏钧天乐未终。”

  • 高而不危,满而不溢

    地位虽高,但无倾危之忧;器物虽满,但无盈溢之患。 常用作戒骄戒奢之辞。语出《孝经.诸侯章》:“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汉.刘向《说苑

  • 冬日

    同“冬爱”。南朝 齐王俭《褚渊碑文》:“君垂冬日之温,臣尽秋霜之戒。”【词语冬日】   汉语大词典:冬日

  • 宠秩

    宠而又使处于适当的官位,不使失职。《左传.昭公八年》:“吾又宠秩之。”《三国志.魏志.杜恕传》:“陛下后入冀州,宠秩吕昭。”【词语宠秩】   汉语大词典:宠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