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赭衣塞路

赭衣塞路

赭(zhě者)衣:赤褐色衣服,是古代的囚衣,因以指囚犯、罪人。《汉书·刑法志》说:“秦始皇兼并各诸侯国后,就废掉了先代君王治国的法度,撤销了执行礼谊的官署,滥施刑罚,制定种种苛繁的法律。”“结果却使奸党邪徒大量滋生,罪犯挤满了道路,监狱多如市场,天下人都对此忧愁怨恨,纷纷反叛秦朝。”后以“赭衣塞路”为典,形容囚犯之多,政治黑暗。亦作“赭衣半道”,“赭衣满道”。

【出典】:

汉书》卷23《刑法志》1096页:“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而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例句】:

汉·班固《汉书·食货志》:“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 汉·班固《汉书·贾山传》:“至秦则不然,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赋敛重数,百姓任罢(疲),赭衣半道,群盗满山,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视,倾耳而听。” 唐·姚思廉《梁书·武帝纪中》:“昔商俗未移,民散久矣,婴网陷辟,日夜相寻,若悉加正法,则赭衣塞路。” 唐·魏征《隋书·酷吏传序》:“昔秦任狱吏,赭衣满道。” 唐·白居易《止狱措刑》:“力殚财竭,尽为寇贼,群盗满山,赭衣塞路。” 清·丁澎《风霾行》:“秦时赭衣常塞路,日蚀星移失恒度。”


主谓 赭衣,赤褐色的衣服,古代囚衣,指代囚犯。形容囚犯很多。唐·白居易《止狱措刑》:“力殚财竭,尽为寇贼,群盗满山,~。”△贬义。描写囚犯多。也作“赭衣满道”。


【词语赭衣塞路】  成语:赭衣塞路汉语词典:赭衣塞路

猜你喜欢

  • 载酒生徒

    源见“载酒问奇字”。指登门求教的学生。清赵翼《寄顾北墅》诗:“载酒生徒扬子宅,焚香书画米家船。”

  • 三字沉冤

    源见“三字狱”。指未得申雪的冤狱。杨道生《狱中》诗:“中原大地起腾蛟,三字沉冤恨未消。”

  • 泰交

    源见“交泰”。谓君臣之间没有隔阂,上下同心。《明史.余珊传》:“由是大臣顾望,小臣畏惧,上下乖戾,寖成暌孤,而泰交之风息矣。”【词语泰交】   汉语大词典:泰交

  • 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

    佚:安逸。 在谋求老百姓安逸的原则下来役使他们,他们虽然劳苦,也不怨恨。 意谓施政的出发点如果是为了人民的长远利益,最终会得到人民的拥护。语出《孟子.尽心上》:“孟子曰:‘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

  • 才减江淹

    同“才尽江淹”。宋周邦彦《过秦楼.大石》词:“为伊才减江淹,情伤荀倩。”

  • 异口同音

    也作“异口同声”,形容大家的说法完全一致。庾炳之(388-450年)颖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初为祕书、太子舍人。后迁吏部尚书,参与机密,一时权倾朝野,内外归附。庾炳之性强急,喜怒露于辞色。素无学识,

  • 銮坡

    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五载:唐德宗时,尝移学士院于金銮殿旁的金銮坡上。后因以“銮坡”为翰林院的别称。明沈鲸《双珠记.廷对及第》:“职居鳌禁,名重銮坡。”清赵翼《彭芸楣尚书挽诗》:“同试銮坡赋独工,清班

  • 凤胶麟角

    源见“续弦胶”。比喻罕见的奇才。明陈子龙《送宋辕文应试金陵》诗:“少年才子正芳菲,凤胶麟角世应稀。”

  • 言犹在耳

    形容先人的嘱咐或自己的诺言,人们还清楚记得,但目前所做所为,已与当时所说完全不符。公元前621年,晋襄公死去。晋国执政大臣赵盾等以太子夷皋年幼,欲立长君,因遣使臣至秦迎晋襄公之弟公子雍归国为君。为此,

  • 玄之又玄

    《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本谓“道”幽昧深远,不可测知。后因以“玄之又玄”谓事理非常奥妙难懂。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序》:“原夫《易》理难穷,虽复玄之又玄,至于垂范作则,便是有而教有。”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