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暄叟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三《讥谑》:“梅询为翰林学士。一日,书诏颇多,属思甚苦,操觚循阶而行。忽见一老卒卧于日中,欠伸甚适,梅忽叹曰:‘畅哉!’徐问之曰:‘汝识字乎?’曰:‘不识字。’梅曰:‘更快活也。’”
梅询正为构思所苦,忽见一老卒怡然卧于日中,十分羡慕其快活自在。后因以“负暄叟”为无知无识无忧无虑怡然自乐之人的典故。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三十六《杂感》:“劝君莫识一丁字,此事从来误几人!输与茅檐负暄叟,时时睡觉一频伸。”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三《讥谑》:“梅询为翰林学士。一日,书诏颇多,属思甚苦,操觚循阶而行。忽见一老卒卧于日中,欠伸甚适,梅忽叹曰:‘畅哉!’徐问之曰:‘汝识字乎?’曰:‘不识字。’梅曰:‘更快活也。’”
梅询正为构思所苦,忽见一老卒怡然卧于日中,十分羡慕其快活自在。后因以“负暄叟”为无知无识无忧无虑怡然自乐之人的典故。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三十六《杂感》:“劝君莫识一丁字,此事从来误几人!输与茅檐负暄叟,时时睡觉一频伸。”
《新唐书.马周传》:“……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与语,帝
《诗.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毛传:“杂佩者珩、璜、瑀、冲牙之类。”原指女子以“杂佩”赠送情人,后以“杂佩赠”泛指酬答他人的赠物或赠诗。晋陆机《赠冯文罴》诗:“愧无杂佩赠,良讯代
讥讽人少见多怪。唐代韩愈《与韦中立论师道书》:“蜀中山高雾重,见日时少,每至日出,则群犬疑而吠之也。”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
旧社会同姓的人为了拉攀关系,趋炎附势,所用的一种套语。元代郑延玉《忍字记》楔子:“可不道一般树上无有两般花,五百年前是一家。”【词语五百年前是一家】 成语:五百年前是一家汉语大词典:五百年前是一家
同“待月西厢”。明孟称舜《娇红记.密约》:“分明是迎风待月蒲东户,两下间偷吟诗句。”并列 指男女秘密约会。语本唐·元稹《会真记》:“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聊斋志异·黄九郎
《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寤辟有摽。”后以“辟摽”谓抚心捶胸,表示忧伤。《楚辞.王褒〈九怀.思忠〉》:“寤辟摽兮永思,心怫郁兮内伤。”王逸注:“辟,拊心貌也。”【词语辟摽】 汉语大词典:辟摽
箸:筷子。吃饭没有下筷子的地方。形容生活极其奢侈,对饮食百般挑剔。典出晋人何曾之事迹。何曾(199-278年),字颖考,陈国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世家大族,曹魏时官至司徒,曾参加司马懿和曹爽争权及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太尉云:‘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后因以“口如悬河”形容人能言善辩,滔滔不绝。《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德称口如悬河,宾主颇也得合。”见“口若悬
源见“拄笏看山”。借指闲游赏景。宋范成大《知府秘书遣帐下持新诗追路赠行辄次韵寄上》:“何时公三日,请泽看山笏。”
同“虎溪相送”。明高启《廉上人水竹居》诗:“扫石安禅无落叶,过溪送客有桴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