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讳莫如深

讳莫如深

比喻把事物隐瞒得很深。公元前662年,鲁庄公病重。按照他的意愿是想让他的儿子公子般继承君位。而其二弟叔牙却极力主张鲁庄公传其庶兄庆父。庄公的第三个弟弟季友见叔牙怀有异图,便以庄公之命将叔牙赐死,并在庄公死后拥立公子般即位。而庆父因为自己未当上国君便和庄公夫人哀姜串通起来杀死公子般,另立哀姜妹妹叔姜生的儿子公子启方为君,是为鲁闵公。大概是为国内贵族所不容,或是为了向霸主齐桓公解释这次废立的合理性并为自己篡夺鲁国政权作准备,政变发生后,庆父还专门去了齐国一趟。对于庆父赴齐一事,《春秋》记为“公子庆父如齐。”《谷梁传》在解释这段文字时说:《春秋》所以用“如”而不用“奔”字,是一种隐讳曲笔。所以如此,是因为庆父罪行太严重了,必须深深地加以隐讳。

【出典】:

《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公子庆父如齐。此奔也,其曰如,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例句】:

清·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中国则讳莫如深,枢府举动,真相不知。”


述补 讳,隐讳。深,深重。忌讳说出的深重大事。原指事关重大,不宜透露风声,只好隐瞒。后指把信息藏得紧紧的,不透露一点风声。语出《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公子庆父如齐。此奔也,其曰‘如’,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杨士勋疏:“深,谓君弑、贼奔之深重。以其深重,则为之隐讳。”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中国则~,枢府举动,真相不知。”△用于形容人的待事态度。→秘而不宣 ↔开门见山 和盘托出


解释讳:隐瞒。深:指事件重大。本指必须把这事隐瞒起来不说。后多用来指把事情瞒得很紧,不肯走漏一点消息。

出处《穀梁传·庄公三十二年》:“公子庆父如齐。此奔也,其曰‘如’,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庆父是春秋时期鲁国国君鲁桓公之子,鲁庄公庶兄。庄公即位后,庆父专权。庄公死后无嫡子,有人推荐由庆父继位,但最终由子般继位。子般在位不满两个月,就被庆父派人杀掉,重新立子开为君,即为鲁闵公。闵公二年,庆父打算废掉闵公自立为君,就又派人杀掉闵公。这一下惹怒了鲁国民众,大家群起反对庆父,打算攻杀他。庆父害怕了,就逃到了莒地。后来莒人接受鲁国人的钱财贿赂,把庆父送回了鲁国。庆父请求鲁国赦免自己的罪过,没有获得允许,于是自缢而死。

庆父逃到齐国莒地的事情,《春秋》上记为:“公子庆父如齐。”“如”是动词,“到、往”的意思。《穀梁传》解释说,庆父明明是逃亡到了莒,为何不用表示逃亡的“奔”而用“如”呢?是因为庆父接连杀掉了两个国君,没有什么罪过比这更大,提起来都让人心痛,只好替他加以隐讳。

近义守口如瓶

反义直言不讳

例句

不知什么缘故,他对那件事总是讳莫如深。


【词语讳莫如深】  成语:讳莫如深汉语词典:讳莫如深

猜你喜欢

  • 醍醐灌顶

    醍( ㄊㄧˊ tí 提)醐( ㄏㄨˊ hú 胡):酥酪上凝聚的油。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比喻以智慧灌输于人,使人得到启发。后来泛用以比喻使人感到头脑清凉舒适。唐代顾况《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

  • 缇萦上书

    指缇萦(tí yíng题迎)向皇帝上书陈说意愿。后以此典比喻女儿有孝心,救护父母。缇萦,复姓淳于,名缇萦,西汉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是著名医学家淳于意(仓公)之女。汉文帝四年(前176年),有人写

  • 莫三人迷

    《韩非子.内储说上》:“晏子聘鲁,哀公问曰:‘语曰:莫三人而速。今寡人与一国虑之,鲁不免于乱,何也?’晏子曰:‘古人所谓莫三人而迷者,一人失之,二人得之,三人足以为众矣,故曰莫三人而迷。今鲁国群臣以千

  • 三仙

    《太平广记》三八九引《祥瑞记》载,三国吴主孙权先祖孙钟,家在富春,以种瓜为业。忽有少年三人诣孙钟乞瓜,钟厚待之,为其设食。三人曰:“此山下善,可葬之,当出天子。”遂化为三白鹄飞去。钟死后即葬于其地,冢

  • 五斗酲初折

    同“五斗解酲”。宋杨亿《清风十韵》:“五斗酲初折,三年翼自高。”

  • 青牛真气

    同“青牛紫气”。唐王勃《散关晨度》诗:“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

  • 虽休勿休

    休:赞美。 虽然受人赞美,但不要自认为可赞美。 诫人保持谦逊之语。语出《书.吕刑》:“尔尚敬逆天命,以奉我一人,虽畏勿畏,虽休勿休。”《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裴松之注引《献帝传》:“汉主以神器宜授

  • 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甘( ㄏㄢ hān )酒:沉湎于酒。甘,同“酣”。嗜音:陶醉于音乐。峻宇:高大的屋宇。雕墙:彩绘的墙壁。!沉湎于酒,陶醉于音乐,建筑高大殿宇,精细雕饰宫墙。这些事只要有一桩,就没有人不灭亡。语出《书

  • 纶綍

    《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郑玄注:“言言出弥大也。”孔颖达疏:“‘王言如纶,其出如綍’者,亦言渐大,出如綍也。綍,又大于纶。”按,綍,同“绋”,大绳索。后因以“纶綍”

  • 子牟怀魏阙

    同“子牟恋魏阙”。谓心恋朝廷。唐崔湜《襄城即事》诗:“子牟怀魏阙,元凯滞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