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见利忘义

见利忘义

指遇到私利,就忘掉道义。语出《汉书.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梁书.侯景传》:“岂有万乘之主,见利忘义若此者哉?”唐.王勃《送劼弟赴太学序》:“轻进苟动,见利忘义。”《二刻拍案惊奇.神偷寄兴一枝梅》:“似这等人也算做穿窬小人中的大侠了,反比那面是背非,临财苟得,见利忘义,一班峨冠博带的不同。”欧阳山《三家巷.二六》:“杨志朴说:‘是呀。流氓政客都是见利忘义的。”


连动 看到有利可图,就不顾良心道德。语本《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赞》:“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二刻拍案惊奇》卷39:“反比那面是背非,临财苟得,~,一班峨冠博带的不同。”△贬义。多用于写人的为人处事方面。→见钱眼开 见财起意 临财苟得 ↔见利思义 舍生取义 轻财重义 临财不苟


解释看到私利,就忘记了道义。

出处汉书·郦商传赞》:“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郦商是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时的勇将。刘邦死后,郦商又继续服侍汉惠帝和吕太后。吕太后死后,吕氏家族的人准备谋反,大臣们谋划诛杀吕氏。当时,吕家的重要人物吕禄担任京城卫戍部队北军的首领,驻扎在营中,所以大臣们无法控制北军。太尉周勃就派人劫持郦商,命令他的儿子郦寄去诱骗吕禄,因为郦寄和吕禄关系非常要好。吕禄听信了郦寄的话,跟他外出游玩,周勃才得以进入北军军营,进而控制军队,诛灭了吕氏。当时天下之人都说郦寄出卖了朋友。

东汉的班固不太同意这种看法,他在为郦商父子写完传记后评论说:“在孝文帝时,天下之人都认为是郦寄出卖了朋友。所谓出卖朋友,指的是见利忘义。像郦寄的父亲本身是汉家的功臣,同时又被劫持。郦寄的做法,虽然害了吕禄,却安定了国家,保存了君臣之道和父子之道,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近义利令智昏

反义见利思义

例句

吕布是三国勇士,但他的同乡都认为他勇而无谋,见利忘义。


【词语见利忘义】  成语:见利忘义汉语词典:见利忘义

猜你喜欢

  • 耳提面训

    同“耳提面命”。郭沫若《十批判书.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像这些关于卫生的教条,就是现在看起来也是很合乎科学的。而对于秦始皇,也俨然就像在耳提面训的一样。”见“耳提面命”。郭沫若《十批判书·吕不韦与

  • 泷冈表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欧阳公居永丰县(今属江西)之沙溪,其考崇公葬焉,所谓泷冈阡是也。厥后,奉母郑夫人之丧归合葬。载青州石镌《阡表》,石绿色,高丈余,光可鉴。”泷冈,山冈名,在江西省 永丰县南凤

  • 貂蝉兜鍪

    同“貂蝉出兜鍪”。宋张孝祥《赠张钦州》诗:“貂蝉兜鍪何足道,君必不为猿鹤羞。”

  • 铜驼

    源见“荆棘铜驼”。借指故都、故国。宋刘辰翁《唐多令》词:“落叶女墙头。铜驼无恙不?看青山、白骨堆愁。”清秋瑾《日人石井君索和》诗:“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源见“铜驼陌”。指铜驼街。也借指游

  • 亥豕

    同“亥豕讹”。清鲍廷博《〈芦浦笔记〉跋》:“右《芦浦笔记》十卷……三写之后,亥豕渐多,存之以俟善本勘定焉。”【词语亥豕】   汉语大词典:亥豕

  • 名器不可假人

    见〔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

  • 雨天花

    源见“天花乱坠”。形容讲经说法玄妙精深。宋黄庭坚《次韵吉老知命》:“斋盂香佛饭,法席雨天花。”

  • 谢池草

    源见“梦惠连”。谓怀念兄弟。明何景明《除夕和以道怀弟之作》:“相怜谢池草,明日又春华。”【词语谢池草】   汉语大词典:谢池草

  • 濠上观鱼

    《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后以“濠上观鱼”表示逍遥游乐,或比喻别有会心,自

  • 单于台

    单于台,地名,在唐云州云中县(今山西大同)西北。元封元年(前110年)十月,汉武帝下令统帅18万骑兵巡视北方边塞。从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出发,向北经过上郡(今陕西绥德东南)、西河(今内蒙鄂尔多斯左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