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

把远处山上的野草、树木都误认为对方的军队,形容极度的惊恐、疑惧。东晋后期,前秦苻坚(事迹见前“投鞭断流”条)在统一中国北方后,于公元383年,动员百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派谢玄率八万精锐抗击前秦,首在洛涧一战挫前秦锐气。苻坚得知秦军战败,便登上寿阳城头眺望晋军,见晋军军阵严整,兵精将良,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都认为是晋军,十分惊恐,回头对苻融说:“晋军实在是个劲敌,怎么能说兵少呢?”在晋军的追击下,前秦彻底失败,苻坚率残兵逃回北方。

【出典】:

晋书》卷114《苻坚载记》2918页:“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陈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例句】:

清·吴妍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59回:“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草木皆兵,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 清·曾朴《孽海花》25回:“我听了这话,心里觉得梦兆不祥,也和理翁的见解一样,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见“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李治邦《新闻眼》:“我拧开音响,听琵琶作响,那是著名的古曲《四面埋伏》,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捉对厮杀,惊天动地,~。”


解释皆:都。形容惊恐万状,疑虑重重。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下》:“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qínɡ)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西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堪,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时期。南方,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北方,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前梁等小国,统一了黄河流域。其后又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苻坚因此踌躇满志,打算一举荡平东晋,统一中国。公元383年8月,苻坚率领近百万大军,向建康进发。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经谢安举荐,晋帝任命谢安的弟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安的侄儿谢玄为先锋,率领八万精兵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前秦军队连续攻下寿春、郧城等重镇后,派大将梁成等驻扎在洛涧,控制淮河,阻止晋军。11月,谢玄派勇将刘牢之率精兵五千夜袭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刘牢之攻克梁成营垒,斩杀了梁成和他的十员大将,秦军死伤甚众。

洛涧大捷,极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谢石挥军水陆并进,直抵淝水东岸,在八公山边扎下大营,与寿阳的秦军隔岸对峙。苻坚站在寿阳城楼上,一眼望去,只见对岸晋军布阵整齐,将士精锐,连八公山上的草木,也被误认为是晋兵。他惊恐地对弟弟苻融说:“晋军也是勇猛强悍的军队啊,怎么说不行呢?”

淝水之战最终以前秦大败而告结束,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近义风声鹤唳杯弓蛇影

反义镇定自若

例句

他经常疑神疑鬼,草木皆兵,搞得周围的人都跟着担心。


【词语草木皆兵】  成语:草木皆兵汉语词典:草木皆兵

猜你喜欢

  • 玉兔

    《楚辞.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王逸注:“言月中有菟,何所贪利;居月之腹,而顾望乎?”洪兴祖补注:“菟与兔同。《灵宪》曰:‘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兔,阴之类,其数偶

  • 隐不违亲

    谓虽隐居山林也不放弃奉养父母的职责。《后汉书.郭太传》:“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

  • 缑岭吹笙

    源见“王乔控鹤”。借指美妙的仙乐。元 黄景奎《寄题天台杨道士素轩》诗:“琼楼奏乐霓裳冷,缑岭吹笙鹤羽轻。”【词语缑岭吹笙】   汉语大词典:缑岭吹笙

  • 畏影而走

    《庄子.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寓言中的蠢人为了摆脱自己的身影和脚印,拼命奔跑

  • 锡杖飞

    同“飞锡”。宋韩驹《送海常化士》诗:“好去凌空锡杖飞,凤林关外道场稀。”

  • 乐毅见猜

    《史记.乐毅传》:“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

  • 呆如木鸡

    同“呆若木鸡”。鲁彦周《廖仲凯》六章八五:“那几个军人和财主,一个个呆如木鸡。”见“呆若木鸡”。《慈禧太后演义》3回:“这时桂祥被舆夫一嚷,好似钳住了,~一般。”【词语呆如木鸡】  成语:呆如木鸡汉语

  • 秦庭哭

    同“秦庭之哭”。唐李白《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秀才》诗:“悲作楚地囚,何由秦庭哭?”【词语秦庭哭】   汉语大词典:秦庭哭

  • 一牛鸣

    同“一牛吼地”。唐王维《与苏卢二员外期游方丈寺而苏不至因有是作》诗:“回看双凤阙,相去一牛鸣。”清黄遵宪《不忍池晚游诗》:“四壁晚钟齐接应,分明不隔一牛鸣。”见“一牛吼地”。唐·王维《与苏卢二员外游方

  • 噬脐不及

    同“噬脐莫及”。汉扬雄《太玄赋》:“岂恃宠以冒灾兮,将噬脐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