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触类旁通”。《说郛》卷七七引宋李之彦《东谷所见.寿命福德》:“人之念虑一正,则万善可触类而通;行一善,则万善皆萌蘖于此。”见“触类旁通”。《说郛》卷77引宋·李之彦《东谷所见·寿命福德》:“人之念
源见“王乔控鹤”。本指周灵王太子晋吹笙作凤鸣声,后用以指优美的乐器声。北周庾信《奉和同泰寺浮屠》:“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
同“桥公之约”。宋苏轼《董储郎中尝知眉州访其故居留诗题壁》:“只鸡敢忘桥公语,下马来寻董相坟。”
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语出《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郑玄注:“学则睹己行之所短,教则见己道之
源见“射潮”。指钱镠射退狂潮事。形容战胜自然的英雄气概。清赵翼《西湖咏古》诗之二:“千秋英气潮头弩,三月风情陌上花。”
同“千头木奴”。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送杨民瞻》词:“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
源见“樗栎”。里中不材之木。喻无所可用。宋李纲《谢琼林苑赐御宴表》:“伏念臣社栎散材,康瓠小器,力学粗知于忠义,逢时窃意于功名。”亦喻不材之人安全高寿。宋陆游《园中作》诗:“万事谁能料,社栎老不僵。”
源见“丁兰刻木”。泛指孝子。元武汉臣《老生儿》三折:“你个择邻的孟母,休打这刻木的丁兰。”
源见“贾女香”。指男女私通。北周庾信《燕歌行》:“盘龙明镜饷秦嘉,辟恶生香寄韩寿。”
《左传.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后用“七百”称颂封建王朝运祚绵长。南朝 梁沈约《梁明堂登歌.歌赤帝》:“匪惟七百,无绝终始。”《南齐书.郁林王纪》:“三灵之眷方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