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老龟烹不烂,移祸于枯桑

老龟烹不烂,移祸于枯桑

这是古代熟谚,表示移祸他人的意思。故事出自《水经渐江水注》引刘敬叔《异苑》:“孙权时,永康县有人入山,遇一大龟,即束之以归。龟便言曰:‘游不量时,为君所得。’担者怪之,载出欲上吴王。夜宿越里,缆船于大桑树。宵中,树忽呼龟曰:‘元绪,奚事尔也?’龟曰:‘行不择日,今方见烹,虽尽南山之樵,不能溃我。’树曰:‘诸葛元逊,识性渊长,必致相困。令求如我之徒,计将安治?’龟曰:‘子明无多辞!’既至建业,权将煮之,烧柴万车,龟犹如故。诸葛恪曰:‘燃以老桑乃熟。’献人仍说龟言,权使伐桑,取煮之即烂。故野人呼龟曰元绪。”唐.白居易《杂感》:“犬啮桃树根,李树反见伤。老龟烹不烂,延祸及枯桑。”《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那秀童要取壶酒与阿爹散闷,是一团孝顺之心。谁知人心不同,倒挑动了家长的一个机括,险些儿送了秀童的性命。正是:老龟烹不烂,移祸于枯桑。”《古今小说.沈小官一鸟害七命》:“大理寺官具本上朝廷,圣旨道:‘李吉委的杀死李秀,画眉见存,依律处斩。’将画眉给还沈昱,又给了批回,放还原籍,将李吉押发市曹斩首。正是: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其时王大郎已被拿去,前后门户洞开,悄悄的溜出大门,所以不知贼的来踪去迹,反害了王大郎一家性命。正是:柙龟烹不烂,贻祸到枯桑。”


【词语老龟烹不烂,移祸于枯桑】  成语:老龟烹不烂,移祸于枯桑汉语词典:老龟烹不烂,移祸于枯桑

猜你喜欢

  • 一蟹不如一蟹

    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艾子行于海上,见一物圆而褊,且多足,问居人曰:‘此何物也?’曰:‘蝤蛑也。’既又见一物,圆褊多足,问居人曰:‘此何物也?’曰:‘螃蟹也。’又于后得一物,状貌皆若前所见而极小,

  • 南雁惠佳音

    源见“雁足书”。谓信使传送好信息。宋苏辙《次韵柳子玉谪官寿春》:“草圣诗豪并神速,数因南雁惠佳音。”

  • 越乡感

    同“越乡忧”。清王士禛《张员外园亭送金山人归越》诗:“客有越乡感,抱琴辞上京。”

  • 衣不重采

    汉.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越王勾践食不重味,衣不重(重叠)采,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其众。”衣不重采意思是不重穿色彩鲜艳的衣服。后因以“衣不重采”用为衣著朴素的典故。唐.姚思廉《陈书.高祖纪下》

  • 绿林好汉

    同“绿林豪客”。《儿女英雄传》二一回:“后来遇着施世纶按院放了漕运总督,收了无数的绿林好汉,查拿海寇。”偏正 西汉末年,王匡、王凤在今湖北当阳县绿林山聚众起义,史称“绿林军”。后因称聚众山林,反抗统治

  • 诗为谏书

    《汉书.儒林传.王式》:“王式字翁思,东平新桃人也。……为昌邑王师。昭帝崩,昌邑王嗣立,以行淫乱废,昌邑群臣皆下狱诛,……式系狱当死,治事使者责问曰:‘师何以亡谏书?’式对曰:‘……臣以三百五篇谏,是

  • 东郭履

    参见“东郭履穿”。【词语东郭履】   汉语大词典:东郭履

  • 燕巢危幕

    同“燕巢于幕”。《明史.明昇传》:“若必欲崛强一隅,假息顷刻,鱼游沸鼎,燕巢危幕,祸害将至,恬不自知。”见“燕巢于幕”。《明史·明升传》:“若必欲崛强一隅,假息顷刻,鱼游沸鼎,~,祸害将至,恬不自知。

  • 物不得其平则鸣

    鸣:鸣叫。这里泛指有所抒发。 事物得不到原有的平静,就要有所抒发。 后多指人的遭遇不平就要发出声音表示不满或反抗。语出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

  • 金貂换

    同“金貂换酒”。唐温庭筠《寄卢生》诗:“他年犹拟金貂换,寄语黄公旧酒垆。”【词语金貂换】   汉语大词典:金貂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