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其有之,是以似之
其:指示代词,指“君子”。有之:有才德。似:通“嗣”,继承。 正因为君子有才有德,所以能继承祖业。 后也用以表示为文只要内容充实,就能上追古人,无愧作者。语出《诗.小雅.裳裳者华》:“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维其有之,是以似之。”汉.王符《潜夫论.边议》:“且夫议者,明之所见也;辞者,心之所表也。维其有之,是以似之。”清.刘熙载《艺概.文概》:“叙事之学,须贯《六经》九流之旨;叙事之笔,须备五行四时之气。维其有之,是以似之,弗可易矣。”
其:指示代词,指“君子”。有之:有才德。似:通“嗣”,继承。 正因为君子有才有德,所以能继承祖业。 后也用以表示为文只要内容充实,就能上追古人,无愧作者。语出《诗.小雅.裳裳者华》:“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维其有之,是以似之。”汉.王符《潜夫论.边议》:“且夫议者,明之所见也;辞者,心之所表也。维其有之,是以似之。”清.刘熙载《艺概.文概》:“叙事之学,须贯《六经》九流之旨;叙事之笔,须备五行四时之气。维其有之,是以似之,弗可易矣。”
42` 汉刘向《列仙传.安期生》:“安期先生者,瑯琊 阜乡人也。卖药于东海边,时人皆言千岁翁。秦始皇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度数千万,出于阜乡亭,皆置去,留书,以赤玉舄一双为报,曰:‘后数年
源见“龙伯钓鳌”。又《楚辞.天问》:“鳌戴山抃,何以安之?”王逸注引《列仙传》:“有巨灵之鳌,背负蓬莱之山而抃舞。”后以“鳌抃”形容欢欣鼓舞。宋陆游《瑞庆节贺表》:“鳌抃嵩呼,共效寿祺之祝。”【词语鳌
莛(tíng停):草茎、草梗。用草茎去敲钟,毫无声响,比喻不能显示出才能。汉代东方朔在《答客难》中说:“正像常言所说:在竹管中观看天象,怎能辨清天文体系;用瓢子去量海水,怎能测量水文状况;用草茎去敲击
比喻达到目的后,即将刚刚帮助过自己的事物或人抛弃掉。许有壬(1287-1364年),元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字可用。自幼颖悟,善笔札,工辞章。先为儒学教官,仁宗朝登进士第。历任同知辽州事、吏部主事、监
源见“曲高和寡”。指高雅的诗文。唐张九龄《和姚令公从幸温汤喜雪》:“还闻吉甫颂,不共郢歌俦。”唐许浑《酬杜补阙初春雨中舟次横江喜裴郎中相迎见寄》诗:“郢歌莫问青山吏,鱼在深池鸟在笼。”【词语郢歌】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因越贱臣种奉先人藏器,甲二十领,鈌屈卢之矛,步光之剑,以贺军吏。”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吴王占梦》:“越王抚步光之剑,杖屈庐之弓,瞋目谓范蠡曰:‘子何不早图之乎!’”“
源见“季子貂敝”。形容人奔波忙碌,壮志未酬,失意困窘。宋陆游《诉衷情》诗:“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世有周子,隽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然而学遁东鲁,习隐南郭:偶吹草堂,滥巾北岳。……请回俗士驾,为君谢逋客。”周子,周颙。隽俗之士,隽拔超俗之士。玄,指老子、庄子学
《汉书.张汤传》附孙千秋事:“初,安世长子千秋与霍光子禹俱为中郎将,将兵随度辽将军范明友击乌桓。还,谒大将军光,问千秋战斗方略,山川形势,千秋口对兵事,画地成图,无所忘失。光复问禹,禹不能记,曰:‘皆
源见“獬豸冠”。指任御史等执法官职。唐许棠《送前汝州李侍御罢归宣城》诗:“吟诗早得名,戴豸又加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