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杨伯峻注:“五秉则是八十斛……周秦的八十斛合今天的十六石。”后借指赈穷济急之粮。《梁书.诸葛璩传
源见“纪渻木鸡”。喻指修养深厚、镇定自若者。唐白居易《礼部试策》之三:“事有躁而失、静而得者,故木鸡胜焉。”亦比喻呆笨或发愣之态。李玉林《难忘的会见》:“〔我们〕像木鸡似的愣了半天。”【词语木鸡】
晋.曹毗《杜兰香别传》:“香降张硕,硕既成婚,香便去,绝不来。年余,硕船行,忽见香乘车于山际。硕不胜惊喜,遥往造香,见香悲喜。香亦有悦色。言语顷时,硕欲登其车。其婢举扞之,嶷然山立。硕复欲车前上。车奴
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有一羌人,姓姚名馥……好啜浊糟,常言渴于醇酒。群辈常弄狎之,呼为‘渴羌’。”后以“渴羌”称嗜酒者。唐李端《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诗:“尝知渴羌好,亦觉醉胡贤。”清钱谦
源见“东墙窥宋”。形容佳人对男子的倾心爱慕。明徐渭《握锥郎》诗:“攀墙唤玉已三年,玉对楚王坚可怜。”
同“含哺鼓腹”。《陈书.世祖纪》:“守宰明加劝课,务急农桑,庶鼓腹含哺,复在兹日。”见“含哺鼓腹”。《陈书·世祖纪》:“守宰明加劝课,务急农桑,庶~,复在兹日。”【词语鼓腹含哺】 成语:鼓腹含哺汉语
古代指臣下对君主进行讽谏,进谏的人不会因说话而获罪,听话的人却会从中得到警戒。语出《文选.卜商〈毛诗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晋.潘尼《乘舆箴》:“故箴
违:离开。适:往。仇国:即敌国。 君子离开祖国,也不到敌国去。语出《左传.哀公八年》:“公山不狃曰:‘君子违不适仇国。’”《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八年》:“袁尚自将攻袁谭,谭遣辛毗诣曹操请救。刘表
《新唐书.令狐绹传》:“〔绹〕夜对禁中,烛尽,帝以乘舆、金莲华炬送还,院吏望见,以为天子来。”金莲华炬,金饰莲花形的灯炬。华,同“花”。后用为天子对臣子特殊礼遇的典故。清 杨潮观《换扇巧逢春梦婆》:“
《战国策.赵策三》载,鲁仲连反对尊帝为帝,向辛垣衍指出:“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进一步,或解为失)而遂正(同政,此指为政、施政)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矣,吾不忍为之民也。”《史记.鲁仲连列传》:“鲁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