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管窥蠡测

管窥蠡测

庄子.秋水》:“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汉东方朔《答客难》:“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后因以“管窥蠡测”比喻眼界狭小,见识短浅。明张纶林泉随笔》:“一耳目之管窥蠡测,又焉得遍观而尽识也。”


并列 从竹管里看天,用瓢量海水。比喻对事物观察了解狭窄片面。语本《汉书·东方朔传》:“以管窥天,以蠡测海。”《红楼梦》36回:“我昨儿晚上的话,竟说错了,怪不得老爷说我是‘~’!”△贬义。用于描写肤浅。→管中窥天 管窥蛙见 管窥之见 也作“管蠡窥测”。


【典源】《庄子·秋水》:“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文选·东方朔〈答客难〉》:“语曰: 以筦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今译】 从竹管里看天,只能看见天的很小一部分。用瓢来测量海水,也只能舀起海水的极少一部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见识狭隘、浅陋; 或形容浅薄无法理解高深。

【典形】 测海、测海窥天、持蠡测海、管蠡、窥管、窥天、蠡测、以管窥天、酌蠡水、以蠡酌海、测蠡、测管蠡、管窥。

【示例】

〔测海〕 宋·陆海《秋夜读书示儿子》:“持蠡欲测海,遽复迫老死。”

〔测海窥天〕 唐·王维《能禅师碑》:“香饭未消,弊衣仍覆; 皆曰升堂入室,测海窥天。”

〔持蠡测海〕 唐·杜甫《赠特进汝阳王》:“谬持蠡测海,况挹酒如渑。”

〔管蠡〕 明·唐寅《怡古歌》:“君之此志无人识,我将管蠡聊窥测。”

〔窥管〕 清·唐孙华《寿王冰庵太守》:“末学聊窥管,洪波漫测蠡。”

〔窥天〕 唐·李乂《奉和幸三会寺应制》:“小臣叨下列,持管谬窥天。”

〔蠡测〕 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典籍将蠡测,文章若管窥。”

〔以管窥天〕 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以管窥天,以蠡酌海,盛德形容,岂陈梗概?”

〔酌蠡水〕 宋·李清照《词论》:“真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


【词语管窥蠡测】  成语:管窥蠡测汉语词典:管窥蠡测

猜你喜欢

  • 沉冥客

    借指谪居隐迹之人。唐白居易《江南谪居十韵》: “自哂沉冥客,曾为献纳臣。” 参见:○沉冥子

  • 文公种米

    汉.陆贾《新语.辅政》:“故智者之所短,不如愚者之所长。文公种米,曾子架羊。”《淮南子.泰族训》;“文公树米,曾子架羊,犹之为知也。”相传,春秋时晋文公曾以米下种,希望能长出庄稼。此事虽然可笑,但并不

  • 五经笥

    源见“孝先便腹”。装五经的竹箱。称精通经学的人。唐 刘?《隋唐嘉话》卷上:“虞秘书世南曰:‘昔任彦昇善谈经籍,时称为五经笥。’”亦喻指饱学之腹。唐李颀《春送从叔游襄阳》诗:“向用五经笥,今为千里行。”

  • 管窥

    同“管窥之见”。《后汉书.章帝纪》:“朕在弱冠,未知稼穑之艰难,区区管窥,岂能照一隅哉!”【词语管窥】   汉语大词典:管窥

  • 指随心痛

    源见“扼臂啮指”。谓母子相眷恋、相感应。清袁枚《上尹制府乞病启》:“馀胆罢含,断机尚在,未尝不指随心痛,目与云飞。”

  • 磨刀霍霍

    《木兰诗》:“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霍霍,磨刀声。今多用以指敌人加紧活动,准备动手杀人或发动战争。柯岩《我的爷爷》诗之二:“这哪里是什么学习啊?这是磨刀霍霍要杀人。”亦指武装起来。郭小川《在大

  • 叶县凫

    源见“王乔凫舄”。借指得到皇上眷念的县令。唐高適《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诏宠金门策,官荣叶县凫。”【词语叶县凫】   汉语大词典:叶县凫

  • 并案

    《后汉书.孔融传》:“……后操讨乌桓,孔融嘲之曰:“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昔肃慎不贡楛矢,丁零盗苏武牛羊,可并案也。”曹操出兵征伐乌桓,孔融讽刺说:‘大将军远征在外,十分辛苦,古代肃慎氏不来进贡,丁零

  • 驽马铅刀

    《后汉书.隗嚣传》:“昔文王三分,犹服事殷,但驽马铅刀,不可强扶。驽马,劣马;铅刀,铅质刀。驽马跑不迅,铅刀不能割。后因用以比喻才质低劣无用。唐.张九龄《登郡城南楼》诗:“驽铅虽自勉,仓廪素非实。”并

  • 白足

    原指北魏世祖时高僧惠始,后泛指僧人。惠始,张姓,家本清河(今河北故城),到长安观习经典,后来身受刀刃,体肤无伤,从习禅至没世,五十余年,不曾寝卧。世祖十分崇敬他,常以礼相待。始常赤足行走,虽踏泥尘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