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秉文攀人

秉文攀人

指赵秉文攀连友人事。赵秉文(1159-1232年),金磁州滏(fǔ府)阳(今河北磁县)人,字周臣,金世宗大定年间进士。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年),赵秉文应召入朝任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他给朝廷上书论述宰相胥持国应当罢免,宗室完颜守贞可被提拔重用。金章宗召见并询问赵秉文,赵说的与上书中的论述出入很大,于是章宗就责成知大兴府事内族(róng容)等审讯赵秉文。赵秉文开始不肯说,盘问他的奴仆,一一说出了与赵秉文有交往的人。于是赵秉文交待说:“起初想上书时,曾与翰林修撰王庭筠、御史周昂、尚书省令史潘豹、郑赞道、高坦等私下交谈商议过。”王庭筠等皆因此入狱,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有关官员认为赵秉文上书言词狂妄,依法当究,但金章宗不想以言论将人治罪,特将赵秉文免罪。因古时有个朱云由于弹劾皇帝老师而被判以死罪。当御史前去拖其就法时,他死死攀住殿前栏杆反抗,将殿槛也给拉断了。皇帝怒消,收回成命。所以人们将朱云和赵秉文连在一起,编了歌谣说:“古时有个朱云,今天有个秉文。朱云攀断殿槛,秉文攀连友人。”士大夫无不因赵秉文攀连友人事而耻笑他。

【出典】:

金史》卷110《赵秉文传》2426页:“明昌六年,入为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上书论宰相胥持国当罢,宗室守真可大用。章宗召问,言颇差异,于是命知大兴府事内族等鞫(jū居,审讯)之。秉文初不肯言,诘其仆,历数交游者,秉文乃曰:‘初欲上言,尝与修撰王庭筠、御史周昂、省令史潘豹、郑赞道、高坦等私议。’庭筠等皆下狱,决罚有差。有司论秉文上书狂妄,法当追解,上不欲以言罪人,遂特免焉。当时为之语曰:‘古有朱云,今有秉文,朱云攀槛,秉文攀人。’士大夫莫不耻之。”


猜你喜欢

  • 绝圣弃智

    圣:指聪明。 抛弃聪明才智。 道家认为弃绝人的聪明才智,才能实现太平至治。语出《老子》一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庄子.胠箧》:“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唐.陈子昂《续唐故中岳体玄先生潘尊师

  • 董相帷

    同“董生帷”。董仲舒曾拜江都相,因称“董相”。清陈维崧《贺新郎.呈毛子公阮》词:“不是郡楼吾懒上,怕重经董相帷前走。”【词语董相帷】   汉语大词典:董相帷

  • 羝乳乃得归

    其他 羝,公羊。引申为永远不能归返。《汉书·苏武传》:“匈奴徙武北海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用于回返方面。也作“羝乳得归”。

  • 让畔

    《史记.周本纪》:“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于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诸

  • 蛟龙引子

    旧题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瓠子河决,有蛟龙从九子自决中逆上入河,喷沫流波数十里。”传说,蛟龙曾率九子逆河水而行,激水喷沫十分壮观。后用为咏蛟龙戏水的典故。唐.杜甫《到村》:“蛟龙引子过,荷芰逐花

  • 小器

    《论语.八佾》:“管仲之器小哉!”后因以“小器”谓器量小,才具不大。《后汉书.马援传》:“朱勃小器速成,智尽此耳。”【词语小器】   汉语大词典:小器

  • 不逞之徒

    原作“不逞之人”,指因不得志而故意为非作歹、犯法乱纪、专干坏事的人。公元前563年,由于郑国执政子驷对田制进行改革,郑国群公子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尉氏的田地都被剥夺了不少。为此,他们聚集五族不得

  • 元龙豪湖海

    同“元龙豪气”。清钱谦益《次韵赠别友沂》:“元龙豪湖海,子先喑河渚。”

  • 雪窑冰天

    朱弁使金,不辱君命事。朱弁(?-1144年)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字少章。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以太学生擢任通问副使赴金,同行的还有朝奉郎假刑部侍郎王伦(1084一1144年)等。抵金后,

  • 云鸟

    《左传.昭公十七年》:“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我高祖少皞 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后以“云鸟”指不同朝代。北周 武帝《大赦诏》:“云鸟殊世,文质异时。”【词语云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