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目送归鸿

目送归鸿

文选》卷二十四,三国魏.嵇叔夜(康)《赠秀才入军五首》其四:“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泰玄。”

嵇康用“目送归鸿”所表现的是怡然自得的情趣。后用为咏送别之典,或表现志趣自得的心绪。

唐.钱起《仲春宴王补阙城东小池》:“醉来倚玉无馀事,目送归鸿笑复歌。”


【典源】 《文选·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之四》:“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泰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今译】 此诗是嵇康送其兄嵇喜从军的一组诗中的一首。诗中描写嵇喜在行军途中领略大自然情趣的自得之情: 纵马平原,垂钓长川,眼望远去的归鸿,手中弹奏着琴弦,自由自在,忘怀陶醉。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闲适旷达、寄情自然; 也用以表现思念亲人。

【典形】 挥五弦、目送归鸿、失 飞鸿、手挥五弦、送飞鸿、送鸿、中散送飞鸿、目送飞鸿、送飞鸟、留眼送归鸿。

【示例】

〔挥五弦〕 元·钱选 《题浮玉山居图》:“神襟轶寥廓,兴寄挥五弦。”

〔目送归鸿〕 宋·贺铸《六州歌头》:“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失飞鸿〕 宋·陈师道 《寄寇荆山》:“口须论世事,目已失飞鸿。”

〔手挥五弦〕 唐·皮日休《奉和添酒中六咏·酒杯》:“手挥五弦罢,聊复一樽持。”

〔送飞鸿〕 宋·张元干《陇头泉》:“送飞鸿五弦寓目,望爽气西山忘言。”

〔送鸿〕 宋·孙觌《西徐上梁文》:“拥百结之褐,扪虱自如; 柱九节之筇,送鸿而去。”

〔中散送飞鸿〕 宋·陈与义《目疾》:“不怪参军骑瞎马,但妨中散送飞鸿。”


猜你喜欢

  • 反裘伤皮

    同“反裘负薪”。《晋书.张骏传》:“今详欲因人之饥,以要三倍,反裘伤皮,未足喻之。”连动 古人穿皮衣毛朝外,反穿则毛在里,皮必受损。比喻愚昧不知本末。《晋书·张轨传》:“今详欲因人之饥,以要三倍,~,

  • 泣麟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麋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孔子家语》卷四《辩物》:“叔孙氏之

  • 弹剑

    源见“冯驩弹铗”。谓才士自伤窘困,希求知遇。唐李白《赠从兄襄阳少府皓》诗:“弹剑徒激昂,出门悲路穷。”唐温庭筠《上裴相公启》:“在途兴叹,解彼右骖;弹剑有闻,迁于代舍。”亦用写思归之情。宋苏辙《次韵王

  • 苍鹰击殿

    西汉.刘向集录《战国策.魏策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吴人要离刺杀王子庆忌的时候,有苍鹰扑入吴王的宫殿上。后人遂以苍鹰击殿作为人间将有异常举动的征兆。北周.庾信《哀江南

  • 奔月

    西汉.刘安等撰《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也记载

  • 磷磨

    源见“磨而不磷,涅而不缁”。比喻时光或事物的消磨。清曹寅《赴淮舟行杂诗》之十一:“北周冻云柯,南徐寒浪多。江天馀澹沲,日月易磷磨。”【词语磷磨】   汉语大词典:磷磨

  • 画虎类犬

    同“画虎类狗”。《歧路灯》十一回:“‘这大相公聪明的很,他是看猫画虎,一见即会套的人。’李移微笑道:‘端福不甚聪明,恐画虎类犬。’”见“画虎不成反类狗”。《歧路灯》11回:“端福不甚聪明,恐~。”【词

  • 胤案萤

    源见“囊萤照读”。形容勤学苦读。明李梦阳《新秋值雨十韵》:“胤案萤那聚,欧斋蛩已喧。”

  • 姮娥奔月

    同“嫦娥奔月”。周咏《泣红亭小说题词》诗之一:“终古姮娥奔月悔,只今蓬岛返魂难。”

  • 垂白

    须发将白,犹言垂老。南朝宋鲍照《拟古》诗:“结发起跃马,垂白对讲书。”【词语垂白】   汉语大词典:垂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