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白驹过隙

白驹过隙

白驹,骏马,喻日影;隙,小孔。白驹过隙,形容光阴过得极快。人生天地之间,就好象在小洞里看骏马跑过去一样转瞬即逝。你看,一个个小生命呱呱堕地:不一会儿,都销声匿迹,先后死亡。死而又生,生而又死,使得有生命的生物以至人类都很悲哀。然而,对于死者而言,则不过是解除了天然的束缚而已。

【出典】:

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解其天弢,堕其天帙。”

【例句】:

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 宋·吴儆《西江月》:“尘世白驹过隙,人情苍狗浮云。”


主谓 像白色的骏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比喻时间易逝,人生短促。语本《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西门丁《迫虎归山》:“这些事说来虽慢,实际上疾如~,直至此时,那个引崔一山入来的中年汉才猛地醒起。”△用于形容时间宝贵。→日月如梭 光阴似箭时光如流 ↔日光冉冉 长绳系日 以日为年。也作“过隙白驹”。


【典源】 《礼记·三年问》:“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若驷之过隙。”《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今译】 《庄子》讲,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如同白马过墙隙,一下子就过去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生短暂或时光流逝迅速。

【典形】 白驹过隙、百年过隙、奔驹促、过白驹、过隙、过隙白驹、过隙驹、驹驰、驹过隙、驹隙、驹阴、驷隙、叹白驹、隙驹、隙内驹、隙驷、隙中驹、骤骥、白驹隙中驰、隙过白驹、驹隙光阴、隙驹光、隙驷过、驹驰隙、过隙中、过眼白驹。

【示例】

〔白驹过隙〕 清·秋瑾《感时》 之二:“炼石无方乞女娲,白驹过隙感韶华。”

〔百年过隙〕 宋·陆游《次韵范参政书怀》之九:“百年过隙古所叹,众口铄金胡不归。”

〔奔驹促〕 南朝陈·辛德源《短歌行》:“忽念奔驹促,弥欣执烛游。”

〔过白驹〕 宋·黄庭坚《次韵冕仲考》:“昼窗过白驹,夜几跋红烛。”

〔过隙〕 唐·骆宾王《与博昌父老书》:“况过隙不留,藏舟难固。追惟逝者,浮生几何。”

〔过隙白驹〕 元·马致远《泰华山陈抟高卧》:“浮生似透窗飞马,光阴似过隙白驹。”

〔过隙驹〕 唐·温庭筠《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乡思巢枝鸟,年华过隙驹。”

[驹驰] 清·黄鷟来《陈青庭以萤火诗远寄》之九:“过隙驹驰枉自忙,含晖还得及冬藏。”

〔驹过隙〕 宋·陆游 《酒无独饮理》:“少年事虚名,岁月驹过隙。”

〔驹隙〕 宋·朱淑真 《咏史 · 张良》:“果可人间恋驹隙,何心愿学赤松游。”

〔驹阴〕 金·元好问《迭吴子英之官东桥》:“驹阴去我如决骤,蚁垤与谁争长雄。”

〔驷隙〕 清·顾炎武《丈夫》:“如何驷隙间,流光日已徂。”

〔叹白驹〕 元·邪律楚材《和冲霄韵又一首》:“无穷真味思焦尾,有限浮生叹白驹。”

〔隙驹〕 宋·范成大《病中不复问节序》:“百年长短随隙驹,万化陈新直刍狗。”

〔隙驷〕 唐·元稹《祭礼部庾侍郎太夫人文》:“陔兰始茂,隙驷俄奔。神不足恃,天何足论?”

〔隙中驹〕 宋·苏轼《行香子》:“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骤骥〕 晋 · 陶潜 《岁暮和张常侍》:“市朝凄旧人,骤骥感悲泉。”


【词语白驹过隙】  成语:白驹过隙汉语词典:白驹过隙

猜你喜欢

  • 昼绣

    同“昼锦”。《陈书.陈宝应传》:“起家临郡,兼昼绣之荣;裂地置州,假藩麾之盛。”【词语昼绣】   汉语大词典:昼绣

  • 还珠合浦

    同“还珠”。唐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甘雨随车,云低轻重之盖;还珠合浦,波含远近之星。”见“珠还合浦”。明·沈鲸《双珠记·卖儿系珠》:“或者婆婆天年未终,犹得~。”【词语还珠合浦】  成语:还珠合浦

  • 三仁去国

    《论语.微子》:“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孔子认为殷朝有三位仁人,即微之、箕子、比干。但都为忠君爱国而出走、为奴、被处死。后以“三仁去国”为忠臣受害国家将亡之典。《

  • 青鸾传信

    同“青鸟传书”。宋张孝祥《雨中花慢》词:“神交冉冉,愁思盈盈,断魂欲遣谁招?犹自待,青鸾传信,乌鹊成桥。”

  •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元末红巾军起义前民间流传的歌谣之一。至正四年(1344年)、八年(1348年),黄河两次决口,洪水侵入大运河及河北、山东的漕司盐场。河患给百姓带来了灾难,也严重影响朝廷的财政收入。元廷征集26万民修河

  • 珠玉照乘

    同“珠乘”。唐元稹《谕宝》诗之一:“珠玉照乘光,冰莹环坐热。”

  • 采蘩祀

    《诗经.召南.采蘩序》:“《采蘩》,夫人不失职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则不失职矣。”《采蘩》是《诗经.召南》的篇名,本篇描写南国诸侯夫人采蘩菜以助祭的事,古人认为这是尽了为妇之道。后用为咏贵夫人之典。唐.

  • 城南尺五天

    源见“去天尺五”。谓居高位而近天子。宋范成大《代人七月十四日生朝》诗:“如今且醉江湖酒,来岁城南尺五天。”

  • 一夫不获,若己推而内之沟中

    见〔若己推而内之沟中〕。

  • 罗含黄菊宅

    《晋书.罗含传》:“累迁散骑常侍、侍中,仍转廷尉、长沙相。年老致仕,加中散大夫,门施行马。初,含在官舍,有一白雀栖集堂宇,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后因以“罗含黄菊宅”称美地方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