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生灵涂炭

生灵涂炭

比喻百姓遭受苦难。《隋书· 炀帝纪》: “宇宙崩离,生灵涂炭,丧身灭国,未有若斯之甚也。” 参见:○涂炭


主谓 生灵,百姓。指人民像陷入泥潭,坠入火坑那样痛苦。语本《尚书·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晋书·苻丕载记》:“先帝晏驾贼庭,京师鞠为戎穴,神州萧条,~。”毛泽东《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答案》:“遂致战祸复发,~。”△贬义。用于社会不安定,百姓困苦万分方面。 →万民涂炭 民不聊生 ↔国泰民安国富民强 安居乐业。也作“黎庶涂炭”、“民生涂炭”、“生灵涂地”、“生民涂炭”、“生人涂炭”。


解释涂炭:陷入泥淖、坠入火坑。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出处晋书·苻丕载记》:“先帝晏驾贼庭,京师鞠为戎穴,神州萧条,生灵涂炭。”

南北朝东晋十六国时,后燕和后秦进攻前秦,前秦皇帝苻坚逃出都城,被后秦国君姚苌俘获。姚苌逼迫苻坚交出皇帝的印信,苻坚不交,被缢死。苻坚死后,他的手下幽州刺史王永拥立他的儿子苻丕继位,苻丕任命王永为左丞相。王永组织武力讨伐后秦姚苌和后燕慕容垂,他在讨伐的檄文中说:“先帝苻坚死在敌人手中,京城沦陷,整个国家萧条不堪,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接着他又叙述了苻丕的美德,斥责了姚苌和慕容垂的残暴,号召各位公侯和州郡长官以及拥有武装的地方势力,心系国家,共讨强敌。讨伐战争一开始还比较顺利,但是后来王永战败身亡,苻丕在逃亡途中遭东晋将领伏击被杀,前秦灭亡。

例句

连年战乱和动荡使阿富汗山河破碎,生灵涂炭,黎民百姓苦不堪言,渴望安宁。


【词语生灵涂炭】  成语:生灵涂炭汉语词典:生灵涂炭

猜你喜欢

  • 北方竫人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小人国,名靖人。”晋.郭璞注:“《诗含神雾》曰:‘东北极有人长九寸。’殆谓此小人也。或作竫,音同。”《列子.汤问》:“东北极有人名曰竫人,长九寸。”晋.张湛注:“见《山海经》

  • 玉兔毫

    源见“玉兔”。白兔的毫毛。喻月亮的光芒。唐李群玉《七月十五夜看月》诗:“下射长鲸眼,遥分玉兔毫。”【词语玉兔毫】   汉语大词典:玉兔毫

  • 陶令无弦

    同“琴上无弦”。清曹溶《卜算子.题琴师隐庵画像》词:“陶令无弦太寂寞,辜负樽中绿。”

  • 罗含兰菊

    源见“罗含黄菊宅”。称颂地方官员德行高洁。唐李商隐《上河东公谢辟启》:“是以艮背却行,求心自处,罗含兰菊,仲蔚蓬蒿。见芳草则怨王孙之不归,抚高松则叹大夫之虚位。”

  • 口将言而嗫嚅

    嗫嚅( ㄋㄧㄝˋ niè ㄖㄨˊ rú ):要说不说的样子。 想要说话,又吞吞吐吐。 形容有所畏惧而不敢畅所欲言。语出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

  • 众口成虎

    源见“三人成虎”。比喻谣言多次传来,就会使人信以为真。宋陈师道《送杨侍禁兼寄颜黄二公二首》之一:“相逢今已晚,同府尚经年。众口不成虎,诸公更荐贤。”

  • 关令

    旧题汉.刘向《列仙传》卷上《关令尹喜》:“关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喜内学,常服精华,隐德行,时人莫知。老子西游,喜先见其气,知有真人当过,物色而遮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为著书授之。后与老子俱游流沙

  • 苜蓿自甘

    源见“苜蓿盘”。谓甘于过清贫生活。明姚士粦《见只编》卷中:“海盐 翁学训 严之,寿昌人。为人严正,而接士宽厚,官贫斋冷,苜蓿自甘,未尝与寒生计束修已上。”

  • 百年好事

    源见“百年之好”。指婚姻喜事。郭沫若《卓文君》三景:“你还是牺牲一切,替浪子做撮合山,你还是使浪子少犯几层罪过,成就你自己的百年好事呢?”偏正 婚姻大喜事。郭沫若《卓文君》3幕:“你还是牺牲一切,替浪

  •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比喻孬人口里说不出好话。语出晋.葛洪《抱朴子.清鉴》:‘‘虎尾不附狸身,象牙不出鼠口。”后多引作〔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元.高文秀《遇上皇》一折:“和这等东西,有什么好话,讲出什么理来?狗口里吐不出象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