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璧去滈池

璧去滈池

源见“祖龙”。指秦灭亡事。明陈子龙《登高丘而望远海》诗:“璧去滈池狐火红,玺归轵道鱼灯黑。”


猜你喜欢

  • 放驩兜

    源见“四凶”。指流贬官员。唐裴夷直《崇山郡》诗:“地尽炎荒瘴海头,圣朝今又放驩兜。”

  • 先忧

    同“先忧后乐㈡”。清 丘逢甲《春感次许蕴伯大令韵》:“动地春江走怒流,秀才心事惯先忧。”

  • 篇什

    《诗经》的“雅”、“颂”以十篇为一什,所以称诗章作“篇什”。《诗.小雅.鹿鸣之什》宋朱熹集传:“雅颂无诸国别,故以十篇为一卷,而谓之什。”《南史.柳恽传》:“(恽)早有令名,少工篇什,为诗云:‘亭皋木

  • 卖卜下帘

    《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严)君平卜筮于成都市,……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汉人严君平,在成都市肆中以看相算命维持生计。每天挣的钱够生活费用后,便闭肆下帘讲授《老子》

  • 冠山鳌

    源见“龙伯钓鳌”。比喻所负重任。清赵翼《七十自述》诗之九:“头衔已失冠山鳌,犹忝西清供奉劳。”

  • 珍珠薏苡

    源见“薏苡明珠”。谓真假是非混淆不清。清唐孙华《述悲》诗之二:“白璧苍蝇遭点污,珍珠薏苡未分明。”

  • 思妇楼头柳

    唐.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唐.王昌龄借少妇春日在楼上见杨柳而思夫作《闺怨》诗。后以此为咏思妇或咏柳的典故。清.吴伟业《圆圆曲》:“可怜思妇

  • 吐珠

    源见“隋侯之珠”。喻报恩。宋欧阳修《〈归田录〉自序》:“曾不闻吐珠衔环,效蛇雀之报。”【词语吐珠】   汉语大词典:吐珠

  • 乡号温柔

    源见“温柔乡”。指身处情意缠绵之境。宋秦观《长相思》词:“绮陌南头。记歌名宛转,乡号温柔。”

  • 鸿门开宴

    《史记.项羽本纪》:“当是时(公元前206年),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公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