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祢衡传》:“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操怀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杀之。……操怒,谓融曰:‘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将谓孤不能容之,今送与刘表,
《礼记.曲礼上》:“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尘不及长者,以箕自乡而报之。”孔颖达疏:“以袂拘而退者,谓埽时也。袂,衣袂也。退,迁也。埽时却迁,以一手捉帚,又举一手衣袂以拘障于帚前,
源见“矍相”。借指学宫。王国维《海上送日本内籐博士》诗:“豆笾钟磬瑟琴鼓,何所当年矍相圃。”【词语矍相圃】 汉语大词典:矍相圃
同“绠短汲深”。唐严挺之《大智禅师碑铭》序:“顾才不称物,短绠汲深。”主谓 太短的绳子不能汲取深井中的水,比喻人学识浅陋,不明深理,或不胜重任。《管子》:“短绠不可以汲深井,知鲜不可以与圣人言。”《荀
上面的人怎么做,下而的人也跟着学样。多用作贬义。汉代班固《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旧唐书.贾曾传》:“上行下效,淫俗将成。败国乱人,实由兹起。”并列 效,仿效,跟着学。上边的
同“多病相如”。司马相如曾任孝文园令,故称。清董士锡《忆旧游.题清风驿壁》词:“叹多病文园,游梁倦也,漫续前游。”
《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陆机遭诬陷,成为晋“八王之乱”的牺牲品。临刑时想起当年游华亭,听鹤唳之往事。后以此用为悲叹不知及早隐退而受
祖父母、父母、己、子、孙,五代同时并存,不分家而居。比喻家族和睦。《皇朝通典.礼.嘉.优老》:“乾隆五年,命妇索绰罗氏,年一百三岁,其子孙五世同堂,寿万节,扶掖入朝,照例旌表,加恩赏赐,而御做诗章赐之
《礼记.王制》:“岁二月东巡守……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唐.孔颖达疏:“此谓王巡守见诸侯毕,乃命……掌乐之官备陈其国风之诗,以观其政令之善恶。”周朝时候,天子巡行诸侯国视察,听取地方民歌,以考察为政的
休官:谓辞去官位。林下:幽僻的环境,引申指退隐的处所。何曾:何尝,几曾。用反诘的语气表示未曾或并不。 人们会面时都说辞官回家好,可退隐在林下的并不曾见到一个人。 表示人们口头上清高,实则热衷于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