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浑俗和光

浑俗和光

同“和光同尘”。元王实甫西厢记》一本二折:“俺先人甚的是浑俗和光,真一味风清月朗。”


并列 不露自己锋芒,与众人混同。语本《老子》:“和其光,同其尘。”元·王实甫《西厢记》1本2折:“俺先人甚的,是~,真一味风清月朗。”△用于形容人的随俗。→入乡随俗 ↔格格不入。也作“混俗和光”。


【词语浑俗和光】  成语:浑俗和光汉语词典:浑俗和光

猜你喜欢

  • 虽令不从

    虽有命令,别人也不遵从。 表示领导人物不能以身作则,群众就不听从他。语出《论语.子路》:“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晋.葛洪《抱朴子.酒诫》:“又临民者虽设其法,而不能自断斯

  • 流汗浃背

    ㄌㄧㄡˊ ㄏㄢˋ ㄐㄧㄚ ㄅㄟˋ liú hàn jiā bèi 486 ① 形容出汗多,湿透了背上的衣服。宋无名氏《青琐后集》:“每延英奏对,虽严冬盛寒亦流汗浃背。”《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 不吐井

    唐.李白《平虏将军妻》诗:“平虏将军妇,入门二十年。君心自不悦,妾宠岂能专。”诗注引:“平虏将军刘勋妻也,千里不吐井,况乃昔所奉。谓尝饮此井,虽舍而去之千里,知不复饮矣。然犹以尝饮乎此而不忍吐也。况昔

  • 玉树凋

    同“玉树泥埋”。唐窦牟《故秘监丹阳郡公延陵包公挽歌》:“天上文星落,林端玉树凋。”

  • 炳烛之明

    汉.刘向《说苑.建本》:“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 何逊恨

    源见“何郎灯暗”。指夜雨所添的愁绪。唐吴融《府试雨夜帝里闻猿声》诗:“雨滴秦中夜,猿闻峡外声。已吟何逊恨,还赋屈平情。”

  • 吴陵剑

    源见“季札挂剑”。称悼友的信物。明汤显祖《哭友人亭州周二弘祈》诗:“待挂吴陵剑,将悲蕙草陈。”

  • 桂旗

    《楚辞.九歌.山鬼》:“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王逸注:“结桂与辛夷以为车旗,言其香洁也。”后因以“桂旗”指神祇车上所树之旗。三国 魏曹植《洛神赋》:“左倚采旄,右荫桂旗。”【词语桂旗】  

  • 看山拄笏

    同“拄笏看山”。清宋翔凤《沁园春.途次寄孝逸》词之二:“镇吏闲人散,看山拄笏。也同秋士,寂寞江滨。”

  • 焚琴煮鹤

    同“烧琴煮鹤”。宋洪适《满江红》词:“吹竹弹丝谁不爱,焚琴煮鹤人何肯?”并列 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宋·洪迈《满江红》:“吹竹弹丝谁不爱,~人何肯?”△多用于人糟蹋好东西。→大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