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洞天三十六

洞天三十六

旧题梁.任昉《述异记》卷下:“人间三十六洞天,知名者十耳,余二十六天出《九微志》,不行于世也。”又,《茅君内传》:“大天之内,有地中之洞天三十六所。”(据《艺文类聚》卷七引)

道家认为人世间有三十六洞天,是仙人所居之处。后遂用为仙人所居之典。

唐.章碣《对月》:“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台殿冷层层。”


猜你喜欢

  • 端康相代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裴松之注引《三辅决录》:“康字元将,亦京兆人。……端(韦端,韦康父)从凉州牧征为太仆,康代为凉州刺史。时人荣之。”东汉末,韦端自凉州牧征为太仆,其子韦康代父继任为凉州刺史。后因

  • 不为酒困

    为( ㄨㄟˊ wéi ):被。不被酒所困扰。 表示饮酒有节制,不好酒贪杯。语出《论语.子罕》:“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

  • 夜枕戈

    源见“祖鞭先著”。谓报国志坚心切。连横《闻歌》诗:“满腔热血半消磨,壮志犹存夜枕戈。”

  • 对影成三

    同“对影三人”。宋莫将《木兰花.月下》词:“赏酬风景无过酒。对影成三谁左右?”

  • 薪尽火灭

    《法华经.序品》:“佛此夜灭度,如薪尽火灭,分布诸舍利,而起无量塔。”后以“薪尽火灭”比喻死亡。唐王维《能禅师碑》:“弹指不留,水流灯焰,金身永谢,薪尽火灭。”唐王缙《大证禅师碑》:“趺坐如生,薪尽火

  • 猛士歌

    源见“大风歌”。表示渴望猛将守疆保国的壮怀。明陶望龄《沛县过高帝庙》诗:“云归尚识真人气,风起犹传猛士歌。”

  • 映弩

    源见“杯弓蛇影”。形容心存疑虑,自相困扰。北周庾信《卧疾穷愁》诗:“留蛇常疾首,映弩屡惊心。”

  • 为臣死忠,为子死孝

    明.邵璨《香囊记.分岐》:“自古道为臣死忠,为子死孝,当初不该赴选,也由得我和你,今日既受朝廷之爵,即当致身报国,不必更以家事为虑。”“为臣死忠,为子死孝”,系封建社会所标榜的伦理道德,意指做臣子的应

  • 青女司寒

    同“青女司霜”。南朝 梁萧统《铜博山香炉赋》:“於时青女司寒,红光翳景。”

  • 星折中台

    同“星坼中台”。《剪灯馀话.连理树记》:“紫焰煌煌明瑀珰,星折中台事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