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桓南郡(桓温)与殷荆州(殷仲堪)语次,……作危语,桓曰:‘矛头淅米剑头炊。’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
源见“贾生赋鵩”。指谪居之所。宋徐铉《和张先辈见寄》之二:“野日苍茫悲鵩舍,水风阴湿弊貂裘。”【词语鵩舍】 汉语大词典:鵩舍
参见:兰心蕙质
《史记.太史公自序》:“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于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裴骃集解引晋灼曰:“引名责实,参错交互,明知事情。”控:引。责:
唐 孟启《本事诗.征异》:“元相公 稹为御史,鞫狱梓潼。时白尚书在京,与名辈游慈恩,小酌花下,为诗寄元曰:‘花时同醉破新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凉州。’时元果及褒城,亦寄梦游诗曰
《礼记.檀弓上》:“孔子既得(将父母)合葬于防,曰:‘吾闻之,古之墓也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防墓,本指孔子父葬于防地之墓。亦泛指父母坟墓。唐刘禹锡《送僧元暠南
同“渔人之利”。《老残游记》十一回:“甲午为日本侵我东三省,俄 德出为调停,借收渔翁之利,大局又为之一变。”茅盾《虹》八:“上海人所崇拜的就是利,而且是不用自己费力的渔翁之利。”见“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同“退避三舍”。宋王十朋《除馆职谢宰相启》:“某性资愚钝,术业空疏。避三舍于广场,屡闻笔砚;终一星于太学,始脱齑盐。”元姚燧《赵温甫自汴托人求诗》诗:“定将有余易所无,莫畏先声避三舍。”【词语避三舍】
《东观汉记》卷十六闵贡:“闵贡字仲叔,太原人也。恬静养神,弗役于物,与周党(周党字伯况,太原广武人志行高洁)相交。党每过贡,共啜菽饮水,无菜茹。党尝遗贡生麻(《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列传》前附《闵仲叔传
《左传.桓公九年》:“巴子使韩服告于楚。”晋.杜预注:“巴国,在巴郡江州县。”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古者远国虽大,爵不过子,故吴、楚及巴皆曰子。其地东至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