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汗流浃背

汗流浃背

大量出汗,湿透背脊,形容恐惧、惊惶时的状态。浃:湿透。《后汉书.伏皇后纪》:“(曹)操后以事入见殿中,帝不胜其愤,因曰:‘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操失色,俯仰求出。旧仪,三公领兵朝见,令虎贲执刃挟之。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虎贲:宫廷卫士。浃:亦作“洽”。一作“汗牛洽背”。


主谓 大汗淋漓,湿透背脊。多用于形容十分紧张或惊恐。《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操出,顾左右,~,自后不敢复朝请。”邓贤《中国知青梦》:“他~,胸脯起伏,火辣辣的太阳放肆地炙烤他骨骼凸起的背脊。”△多用于形容人惊惧的样子。→汗如雨下 汗流浃体 挥汗如雨 ↔天寒地冻。也作“汗出浃背”、“汗出洽背”、“汗出沾背”、“汗流夹背”、“汗流洽背”、“浃背汗流”、“流汗浃背”。


解释浃:遍,满。指汗出得多,湿遍脊背。也常用来形容极度惶恐或惭愧。

出处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曹)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东汉末年,汉献帝迁都到了许昌。但从此开始,皇帝只是空守皇位而已,皇帝的护卫和侍从,没有一个不是曹操的朋党、故旧、姻亲。议郎赵彦曾经向汉献帝陈述时弊,提出自己的对策,遭到曹操的憎恶而被杀害。类似的事情很多,汉献帝和许多老臣都非常气愤,但又无可奈何。

曹操有一次因事进入殿中见汉献帝,汉献帝忍不住内心的气愤,对他说:“你若能辅佐我,就好好地对待我;若不然,请你开恩把我废了吧。”曹操听了大惊失色,跪地恳求,请求让自己出去。因为汉代旧有的制度规定,三公佩戴兵器朝见天子时,要命令虎贲勇士持刀挟持在他的两侧。曹操出殿之后,环顾左右,已经吓得汗水湿遍了脊背。从此以后,曹操再也不敢前去当面朝见汉献帝了。

在《汉书·王陵传》中还有一个与之相似的“汗出洽背”。讲的是西汉初,陈平和周勃诛杀了吕氏,保全了汉室,立刘恒为汉文帝。陈平认为周勃在平定诸吕中功劳最大,就建议文帝拜周勃为右丞相,自己退居左丞相。过了一段时间,文帝亲政时问周勃:“天下一年判决多少犯人?”周勃答不出来。文帝又问:“国家一年的收支情况如何?”周勃又答不出来,以至于“汗出洽背”。文帝这时就问陈平,陈平的回答让文帝很满意。罢朝后,周勃觉得自己确实不如陈平,就辞掉了官位,由陈平一人当丞相,总理国家大事。

近义汗流满面

例句

我们一抵达曼谷机场,立即被扑面而来的热浪包围,个个汗流浃背,真正领略到了泰国的热。


【词语汗流浃背】  成语:汗流浃背汉语词典:汗流浃背

猜你喜欢

  • 蹄间三寻

    形容马的腾跃迅跑。《史记.张仪列传》:“(张仪曰):‘秦马之良,戎兵之众,探前趹后,蹄间三寻,腾者不可胜数。,”司马贞《索隐》:“七尺曰寻。言马走之疾,前后蹄间,一掷而过三寻也。”述补 马奔走时前后蹄

  • 商皓

    同“商山四皓”。唐王建《题寿安南馆》诗:“不缘尘驾触,堪作商皓宅。”【词语商皓】   汉语大词典:商皓

  • 叩角歌

    同“饭牛歌”。唐刘沧《汶阳客舍》诗:“思乡每读《登楼赋》,对月空吟叩角歌。”

  • 卢充幽婚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崔少府墓》:“卢充者,范阳人。家西三十里,有崔少府墓。”卢充射猎逐麞,入崔少府墓,遂与崔女成婚,生子。充携子归家,众以为怪异。后充入市卖崔女所赠金碗,被崔女姨母的家婢发现,回

  • 毅豹

    《庄子.达生》载:鲁人单豹身强,但不知戒避险途,结果被饿虎吞噬;鲁人张毅应接世务恭慎,但不知健身,结果死于内热。后因以“毅豹”为感喟养生之道难求的典故。宋苏轼《王中南哀辞》:“已知毅 豹为均死,未识荆

  • 袁安室

    同“袁安门”。明李梦阳《立春前一日雪柬黄子》诗:“梅花故傍袁安室,柳色潜回郑綮桥。”

  • 黄公酒肆

    同“黄公酒垆”。宋苏轼《次韵章子厚飞英留题》:“黄公酒肆如重过,杳杳白蘋天盖头。”【词语黄公酒肆】   汉语大词典:黄公酒肆

  • 觿岁

    同“觿年”。引申为早岁,初年。清冯桂芬《赠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华阳卓公神道碑铭》:“我圣清爰在觿岁,崭然早慧。”【词语觿岁】   汉语大词典:觿岁

  • 霄光可学

    《尚书大传》卷五:“晋平公问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师旷曰:‘臣闻老而学者如执烛之明。执烛之明孰与昧行?’公曰:‘善。’”后遂以“霄光可学”指老年勤学。南朝 陈徐陵《谢敕赉烛监赏答齐国移文

  • 没字碑

    没有刻上文字的碑。比喻虚有仪表而腹无文墨的人。为五代后唐时期人们对崔协的蔑称称呼。崔协(?-929年)字思化,贝州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唐末进士及第,曾任度支巡官、渭南尉、直史馆等职。后梁时,官至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