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死得其所

死得其所

所,处所。得其所,得到应有的归宿。死得是地方,即指有意义,有价值。语本北魏张普惠。张普惠,字洪赈,常山九门(今河北正定)人,专心坟典,受士人称赞。作谏议大夫时,当朝灵太后的父亲司徒胡国珍亡故后谥号“太上秦公”,普惠认为前代帝后的父亲从未加以“太上”之号,上表劝道:“《礼记》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尊无二上……’。”指出尊父为“太上”是帝王的大礼。于是太后亲到胡宅,召集王公及五品以上官员议定,并派使者召来普惠。任城王澄等参与议定的人,都因肃宗年幼灵太后当朝执政相顺从,并且与普惠辩论,然而普惠抗争不惧,应对如流,但最终群臣仍以“请依前诏”上奏。只是,太后也没降罪普惠。最初普惠被召时,使者伫立催促,他几个儿子忧惧涕泣,普惠正言劝解说:“我执掌谏议的职责,如不言人所难言,不谏人所难谏,就是唯诺小人,旷官尸禄。人皆有死,如死得其所,有什么可遗憾的!”等到他平安回家,亲朋都为他的幸运,向他表示祝贺。中山杜弼更写信赞惠道:“虽向难锋至,而应对响出……终使庶僚拱默。虽不见用于一时,固已传美于后代。”

【出典】:

魏书》卷78《张普惠传》1735页:“初,普惠被召,传诏驰骅骝马来,甚迅速,伫立催去,普惠诸子忧怖涕泣。普惠谓曰:‘我当休明之朝,掌谏议之职,若不言所难言,谏所难谏,便是唯唯,旷官尸禄。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然朝廷有道,汝辈勿忧。’及议罢,旨劳还宅,亲故贺其幸甚。”

【例句】:

金史·忠义传一》:“国家有难,在朝者死其官,守郡邑者死城郭,治军旅者死行阵……皆其所也。故死得其所,则所欲有甚于生者焉。”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37回:“贤哉徐母……伏剑同流,断机堪伍,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贤哉徐母,流芳千古。” 明·李贽《焚书·何心隐论》:“死得其所,公又何辞焉?”


述补 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地方。指死得有意义、有价值。语本《左传·文公二年》:“瞫曰:‘吾未获死所。’”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他们的血是有代价的,他们~,是死而无憾。”△褒义。多用于形容死得有价值。↔死无葬身之地 虚生浪死


【词语死得其所】  成语:死得其所汉语词典:死得其所

猜你喜欢

  • 曲生

    源见“曲生风味”。酒的别称。宋陆游《烹茶》诗:“曲生可论交,正自畏中圣。”【词语曲生】   汉语大词典:曲生

  • 穷途

    源见“哭穷途”。路的尽头。喻困境。唐骆宾王《答员半千书》:“斯所以杨朱徘徊于岐路,阮籍怵惕于穷途。”【词语穷途】   汉语大词典:穷途

  • 捉裾

    晋代许允嫌新妇貌丑而准备出走,被新妇抓住其衣裳底边,与之评理的故事。《世说新语.贤媛》:“(许)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乏唯容耳,然士

  • 出胯

    同“出跨”。宋苏轼《次韵答章传道见赠》诗:“唾面慎勿拭,出胯当俯就。”

  • 绝壁天悬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入峡,绝壁天悬,腾波迅急,乃叹曰:‘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如何?’”原是指长江三峡的险峻,后因以形容崖壁陡峭。

  • 看杀玉人

    同“看杀玉车人”。唐 孙元晏《卫玠》诗:“江东士女无端甚,看杀玉人浑不知。”

  • 斩草除根

    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公元前717年,陈桓公因拒绝郑国和好之请而在两国战争中打了败仗。左丘明在评论这一历史事件时征引史家周任的话说:治理国家的人,见到恶,就要象农夫除草一样,挖掉它的老根,不要使它再

  • 玉子纹枰

    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下:“大中初,日本国王子来朝,……王子出楸玉局、冷暖玉棋子,云本国之东三万里,有集真岛,岛上有凝霞台,台上有手谈池。池中生玉棋子,不由制度,自然黑白分焉。……又产如楸玉,状类楸木

  • 贾充香

    同“贾女香”。元周文质《蝶恋花.悟迷》套曲:“朱门深闭贾充香,兰房强揣郑生玉,青楼空掷潘安果。”【词语贾充香】   汉语大词典:贾充香

  • 悬羊击鼓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三:“开禧用兵,诸将皆败,唯毕再遇数有功……尝与虏对垒,度虏兵至者日众,难与争锋。一夕拔营去,虑虏来相追,乃留旗帜于营,并缚生羊,置其前二足于鼓上,击鼓有声。虏不觉其为空营,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