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檄愈头风

檄愈头风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附陈琳、阮瑀事“军国书檄,多琳、瑀所作也”裴松之注引《典故》:“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音xī,迅疾)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数加厚赐。”

曹操有一次头风病发作,当读了陈琳所作的檄文。顿时觉得头痛痊愈。其实文章并不能医治头风,所谓“此愈我病”,不过是读了陈琳的文章,一时精神振奋,似乎病也好了。

“檄愈头风”本是形容檄文辛辣警拔,后用为赞美佳文的典故。

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将此事演为陈琳为袁绍作檄讨伐曹操,操读此檄,惊而病愈。兹节录一段,以供参阅。其文写道:

“檄文传至许都,时曹操方患头风,卧病在床。左右将此檄传进,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不觉头风顿愈。”


【典源】 《三国志·魏书·王卫 二刘傅传》裴松之注引《典略》 曰:“ (陈)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数加厚赐。”

【今译】 三国魏陈琳作文精美,才华洋溢,在曹操手下负责起草文书章奏,一次陈琳写好文书,呈给曹操过目。曹操素有头痛病,那天正好头病发作,卧床读陈琳的文书,一下子坐起来说:“它治好了我的病。”几次予以厚赏。

【释义】 后以此典赞美人文章美妙,令人心神舒泰。

【典形】 曹风、陈琳檄、陈檄、头风痊、头风檄、愈头风、头风疾、陈琳檄草、愈头病、起君病、书檄要陈琳、陈琳草奏、见诗应愈。

【示例】

〔曹风〕 唐·元稹《酬乐天江楼夜吟》:“魏拙虚教出,曹风敢望痊。”

〔陈琳檄〕 清·王夫之《广遣兴》:“头风莫与陈琳檄,腹疾无庸叔展号。”〔陈檄〕 宋·范成大 《谢范老问病》:“帖有王叔难治眩,文如陈檄不驱风。”

〔头风痊〕 唐·韩愈《送灵师》:“维舟事干谒,披读头风痊。”

〔头风檄〕 清·钱谦益《奉赠太傅崇明侯弢武》:“挥毫烂漫头风檄, 击缶苍茫耳热歌。”

〔愈头风〕 唐·罗隐《魏博罗令公附卷有回》:“马上固惭消髀肉,幄中犹羡愈头风。”


【词语檄愈头风】  成语:檄愈头风汉语词典:檄愈头风

猜你喜欢

  • 栉比鳞差

    同“栉比鳞次”。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迩来林栖谷隐,栉比鳞差。”见“栉比鳞次”。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迩来林栖谷隐,~,美给华资,非第勿处;雄藩剧

  • 卫玠羊车

    源见“看杀卫玠”。用以形容男子仪容俊美,风采过人。唐黄滔《喜翁文尧员外病起》诗:“卫玠羊车悬,长卿驷马姿。”【典源】《世说新语·容止》:“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体不堪劳,

  • 黄气上眉

    同“眉间黄色”。清黄景仁《送温舍人汝适归广州》诗:“朝来黄气忽上眉,告我君恩许陈情。”

  • 秦氏鹿

    同“秦鹿”。明朱鼎《玉镜台记.擒王敦》:“非我敢收秦氏鹿,只因天命属龙颜。”

  • 非熊老

    源见“非熊兆”。借指杰出的老者。宋史浩《最高楼.乡老十人皆年八十淳熙丁酉三月十九日作庆劝酒》词:“世方知,非熊老,聚吾州。有智略、可从兹日用,有志愿、可从兹日酬。”

  • 握拳透爪

    《晋书.卞壶传》:“卞壶字望之,济阴冤句人也。……(苏峻作乱)诏以壶都督大桁东诸军事、假节,复加领军将军、给事中。壶率郭默、赵胤等与峻大战于西陵,为峻所破。……苦战,遂死之,时年四十八。……咸康六年,

  • 讦直

    《论语.阳货》:“恶讦以为直者。”后以“讦直”指亢直敢言。《周书.乐运传》:“运常愿处一谏官,从容讽议。而性讦直,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词语讦直】   汉语大词典:讦直

  • 口血未干

    口血,古代双方结盟或订立条约时,双方要喝加有牲禽类血液的酒,以示信守,称为口血。口血未干,形容结盟时喝的口血染红了嘴巴还未干,就背弃了原来的盟约诺言。公元前565年,郑国刚因晋师来伐而乞和成盟。楚国又

  • 缨索绝

    同“大笑绝缨”。清黄景仁《题马氏斋头秋鹰图》诗:“仰天大笑缨索绝,毰毸斗大盘高城。”

  • 委桑饿人

    《吕氏春秋.报更》:“昔赵宣孟将上之绛,见骫桑之下,有饿人卧不能起者。宣孟止车,为之下食,蠲而铺之,再咽而后能视。宣孟问之曰:‘女何为而饿若是?’对曰:‘臣宦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