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李靖行雨

李靖行雨

源见“马鬣一滴”。形容下雨。元冯子振《鹦鹉曲.黄阁清风》:“汉萧何昴宿分英,李靖唐时行雨。”


【典源】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卷四:“卫国公李靖,微时尝射猎霍山中,寓食山村。……俄而阴暗迷路,茫然不知所归,怅怅而行,困闷益极。乃极目有灯火光,因驰赴焉。既至,乃朱门大第,……夫人曰:‘此非人宅,乃龙宫也。妾长男赴东海婚礼,小男送妹。适奉天符,次当行雨。计两处云程,合逾万里,报之不及,求代又难,辄欲奉烦顷刻间,如何?’公曰:‘靖俗客,非乘云者,奈何能行雨? 有方可教,即唯命耳。’夫人曰:‘苟从吾言,无有不可也。’遂敕黄头:‘备青骢马来。’又命取雨器,乃一小瓶子,系于鞍前,诫曰:‘郎乘马,无勒衔勒,信其行,马躩地嘶鸣,即取瓶中水一滴滴马鬃上,慎勿多也。’于是上马腾腾而行,其足渐高,但讶其稳疾,不自知其云上也。风急如箭,雷霆起于步下。于是随所躩,辄滴之,既而电掣云开,下见所憩村,思曰:‘吾扰此村多矣,方德其人,计无以报。今久旱,苗稼将悴,而雨在我手,宁复惜之。’顾一滴不足濡,乃连下二十滴。俄顷雨毕,骑马复归。夫人者泣于厅曰:‘何相误之甚! 本约一滴,何私感而二十之! 天此一滴,乃地上一尺雨也。此村夜半平地水深二丈,岂复有人。妾已受谴,杖八十矣。’”

【今译】 唐代李靖曾在霍山打猎,住在一山村中,有次出猎天暗迷路,见到一高大门第,进去求宿。半夜听有人来叩门,说是让去行雨,但家中二男都不在,夫人请李靖去,对他说:“这里是龙宫。我的两个儿子都不在家,现在接到天符,要去行雨,他们一时又回不来,想麻烦您一下,是否可以?”李靖说:“我是俗人,不会乘云,怎么能行雨呢?”夫人说:“我可以教给您。”让备青骢马来,又让取来雨器,是一个小瓶,系在鞍前,告诉李靖:“您乘马,随它而走,如果马刨地嘶鸣,就将瓶中水滴一滴在马鬃上,千万不要多。”于是李靖上马,渐渐高起,已在云上,随着马所刨,就滴一滴。忽然从云间看到所住的山村,觉着应该报答村人,只滴一滴太少,连滴了二十滴。等到行完雨回来,见夫人在厅上等着,哭着对他说:“本来约定一滴,为什么为报私恩而连滴二十! 这一滴,在地上就是一尺雨,这村半夜水深二丈,哪还会有人活着呢! 我已受天帝杖责,打了八十杖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下雨或求雨。

【典形】 李靖行雨、马鬣一滴、倾倒瓶中雨、天瓢翻、天瓢水。

【示例】

〔李靖行雨〕 元·冯子振《鹦鹉曲·黄阁清风》:“汉肖何昴宿分英,李靖唐时行雨。”

〔马鬣一滴〕 明·高启 《登阳山绝顶》:“灵旗风转白日晦,马鬣一滴沾三吴。”

〔倾倒瓶中雨〕 宋·苏轼《祷雨张龙公》:“倾倒瓶中雨,一洗麦上埃。”

〔天瓢翻〕 宋·苏轼《二十六日五更起行》:“安得梦随霹雳驾,马上倾倒天瓢翻。”

〔天瓢水〕 明·高启《题董元卧沙龙图》:“人间滴罢天瓢水,归护玄珠卧沙里。”


猜你喜欢

  • 茅社

    同“茅土”。《晋书.汝南王亮等传序》:“徒分茅社,实传虚爵。”宋苏轼《皇叔皇兄追封制》:“没享茅社,所以宠绥其子孙。”【词语茅社】   汉语大词典:茅社

  • 马羊劫

    宋柴望于宋理宗淳祐年间上《丙丁龟鉴》载:自秦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公元前255年),至五代 后汉 天福十二年丁未(公元947年),共1200余年,其间凡值丙午、丁未之年,国家均有战乱发生。丙丁属火,色赤

  • 霜因邹衍下

    源见“六月飞霜”。谓冤屈感天动地。清顾炎武《松江别张处士悫》诗:“霜因邹衍下,日为鲁阳驱。”

  • 广陵散绝

    《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嵇康)至景元中,坐事诛。”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康别传》曰:“孙登谓康曰:‘君性烈而才儁,其能免乎?’称康临终之言曰:‘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固之不与,《广陵

  • 粟陈贯朽

    见“粟红贯朽”。明·范受益《寻亲记·告借》:“你如今万廪千仓,~,每日劳劳碌碌,使尽机谋,如今半百之秋,又无男女,还不修善,更待何时?”【词语粟陈贯朽】  成语:粟陈贯朽汉语大词典:粟陈贯朽

  • 枕瀑流

    源见“漱石枕流”。借指隐居。唐林嵩《赠天台王处士》诗:“赤城不掩高宗梦,宁久悬冠枕瀑流。”

  • 惩一儆百

    又作“杀一警百”、“以一儆百”。惩:惩罚;惩处。儆(jǐng景):通“警”,警告;告戒。用惩处一个人来警戒多数人。乾隆九年(1744年)三月,吏部尚书兼军机大臣(军机处长官,权在大学士、各部尚书之上。

  • 杀生之权

    参见:杀生之柄见“杀生之柄”。《汉书·游侠传》:“以匹夫之细,窃~,其罪已不容于诛矣。”【词语杀生之权】  成语:杀生之权汉语大词典:杀生之权

  • 父母在,不远游

    《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在,不远游,”意思是父母健在时,儿子不能远离家乡,以尽早晚侍奉之责。此为封建社会所谓孝道。明.无名氏《霞笺记.霞笺题字》:“兄。非此之谓也

  • 翟公之门

    同“翟公庭户”。清钱谦益《赵景之宫允六十寿序》:“余于赵氏祖子孙三世矣,州里之间,栾公之社,翟公之门,菀枯盈虚,呴湿濡沫,未尝不相共也。”【词语翟公之门】   汉语大词典:翟公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