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雁足书”。明张煌言《祭建国公郑羽长文》:“渺渺参辰,盈盈带水。千里片鸿,经年尺鲤。”【词语片鸿】 汉语大词典:片鸿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成,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寿陵少年羡慕邯郸人走路的轻盈美妙姿态,遂远到邯郸去专事学习当地人行走的样子,可学来学去,总是不象,以至最后
《庄子.至乐》:“昔者管子有言……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绠,系汲水器的绳索。汲,从井中打水。后因用“绠短汲深”为比喻力小任重,不胜负荷之典。常用为谦词。唐颜真卿《〈干禄字书〉序》:“绠
《左传.哀公十一年》载:齐 鲁交战,鲁儿童汪踦抗敌牺牲。孔子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于是破格以成人礼葬之。殇,杨伯峻注:“未成人而死,其丧服降于成人。”踦,或作锜。后以“汪踦卫国”称扬儿童
汉扬雄《法言.学行》:“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是故恶夫画也。”后因以“学海”谓做学问如河川流向大海,日进不止。北齐邢邵《广平王碑》:“志犹学海,业比登山。”晋王嘉《拾遗记.后汉》:“何休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初,斐豹,隶也,著于丹书。栾氏之力臣曰督戎,国人懼之,斐豹谓宣子曰:‘苟焚丹书,我杀督戎。’宣子喜曰:‘而杀之,所不请於君焚丹书者,有如日。’乃出豹而闭之,督戎从之,踰隐而待
同“结袜”。明周履靖《秋日园居拟次皮陆临顿里倡和》之七:“谁结王生袜,羞弹贡氏冠。”
源见“漱石枕流”。谓江湖隐者清净之耳。宋陆游《幽居示客》诗:“聊将枕流耳,静听属私蛙。”【词语枕流耳】 汉语大词典:枕流耳
原为桃之夭夭,指新嫁女子脸色象盛开的桃花一样美丽。后以“桃”、“逃”同音,遂演化为“逃之夭夭”,表示逃跑,今带有诙谐或嘲讽之意。【出典】:《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同“织女河”。明王宠《入消夏湾》诗:“疑觞王母池,误攀织女津。”【词语织女津】 汉语大词典:织女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