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掩目捕雀

掩目捕雀

闭着眼睛抓麻雀;用以比喻自欺欺人,难以成功。陈琳(?-217年),字孔障,广陵(今江苏扬州)人。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初从袁绍,后依曹操,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书檄多出其手。东汉末年灵帝时,宦官张让等凭灵帝的宠信,专断朝政,残害忠良,搜掠百姓,史称“十常侍之乱”。灵帝死后,大将军何进和司隶校尉袁绍商议要诛杀十常侍,患太后不从,于是召四方猛将带兵进京,以要挟太后。何进手下的主簿陈琳进谏说:“《易经》上讲:条件不成熟而草率行事,就会徒劳无功。谚语说:闭着眼睛抓麻雀是白费力气的。一些小的事情尚不能以自欺欺人得以实现,何况国家大事怎么能靠欺骗的方法获得成功呢?”何进不听从他的劝告,最后为宦官所杀。

【出典】:

三国志·魏书》《陈琳传》卷21第600页:“琳进曰:‘《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立乎?’”

【例句】:

魏书·出帝纪》:“随以箕敛之重,终纳十倍之征,掩目捕雀,何能过此!” 宋·杨万里《宋故太保魏国公京公墓志铭》:“上又曰:‘不播告书赞,而以告身,亦不可乎?’公曰:‘是掩目捕雀之谓也。’”


偏正 遮住眼睛去捕捉飞雀。比喻自欺欺人,也比喻盲目的做事情。语出《后汉书·何进传》:“主簿陈琳入谏曰:‘《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立乎?”《朱子语类》卷72:“谚所谓‘~’,我却不见雀,不知雀却看见我。”△贬义。多用于行事方法方面。→掩耳盗铃 掩鼻偷香。也作“掩眼捕雀”。


【词语掩目捕雀】  成语:掩目捕雀汉语词典:掩目捕雀

猜你喜欢

  • 指随心痛

    源见“扼臂啮指”。谓母子相眷恋、相感应。清袁枚《上尹制府乞病启》:“馀胆罢含,断机尚在,未尝不指随心痛,目与云飞。”

  • 釜中泣

    源见“七步成诗”。比喻兄弟或内部不和,互相残害。《隋唐演义》二回:“直教豆相釜中泣,宁论豆萁一体生。”

  • 人同此心

    《孟子.告子上》:“欲贵者,人之同心也。”想富贵的人,有相同的看法。因以形容大家对某件事有共同的想法。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只要他也是个女孩儿,俗话说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若说照安公子这等人

  • 佽飞

    源见“佽飞斩蛟”。相传为春秋 楚国勇士,后泛指勇士。宋王安石《彭蠡》诗:“老矣安得学佽飞,买田欲弃江湖去。”清赵翼《邵松阿落一齿已而落处更生贺诗》:“童子行先尊胜队,孩儿兵压佽飞杰。”【词语佽飞】  

  • 挝渔阳

    源见“渔阳掺挝”。借指击奏激昂慷慨的鼓曲。清孔尚任《桃花扇.骂筵》:“俺做个女祢衡,挝《渔阳》,声声骂,看他懂不懂。”

  • 赤鯶公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鳞介篇》:“国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号赤鯶公。卖者杖六十。言鲤为李也。”唐代皇家姓李,鲤李同音要避讳,因称鲤鱼为“赤鯶公”。宋苏轼《庐山二胜.开先漱玉亭》诗:“愿随琴高生

  • 倾筐倒庋

    谓全部倾倒出来。庋,放东西的架子。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王右军 郗夫人谓二弟司空、中郎曰:‘王家见二谢,倾筐倒庋;见汝辈来,平平尔;汝可无烦复往。’”并列 倾,全部倒出。庋,放东西的架

  • 仄席

    同“侧席”。唐罗隐《送进士臧?下第后归池州》诗:“天子爱才虽仄席,诸生多病又沾襟。”唐崔涂《己亥岁感事》诗:“见说圣君能仄席,不知谁是请长缨。”【词语仄席】   汉语大词典:仄席

  • 询迁询谋

    《周礼.小司寇》:“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后因以“询迁询谋”指有关国家大事,征询民众意见。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尚书》之四目四聪,皆由辟门

  • 为富不仁

    原指一心求利,就不可能为别人着想,使别人受益,后则用以形容富人刻薄成性,唯利是图。滕文公向孟子请教治国之道。孟子说,老百姓的生产活动不能忽视。老百姓的一般情况是:有固定的产业才有稳定的思想,没有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