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捋虎须

捋虎须

三国志.吴书.朱恒传》:“桓曰:‘天授陛下圣姿,当君临四海,猥重任臣,以除奸逆,臣疾当自愈。’”裴松之注引《吴录》曰:“桓奉觞曰:‘臣当远去,愿一捋陛下须,无所复恨。’权冯几前席,桓进前捋须曰:‘臣今日真可谓捋虎须也。’权大笑。”

虎为猛兽,俗云有百步之威,谁敢试捋虎须?朱桓把捋孙权须比之为“捋虎须”,是对孙权的敬畏恭维之语。后因以“捋虎须”比喻撩拨强者的冒险行为。

唐.韩偓《安贫》诗:“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


【典源】 《三国志·吴书·朱桓传》裴松之注引《吴录》曰:“ (朱) 桓奉觞曰:‘臣当远去,愿一捋陛下须,无所复恨。’ (孙) 权凭几前席,桓进前捋须曰:‘臣今日真可谓捋虎须也。’权大笑。”

【今译】 三国吴时朱桓在送行宴上对孙权说:“臣马上要远行,希望能捋捋陛下的胡须,便没有遗憾了。”孙权向前挪动,朱桓近前捋须说:“臣今天可真称得上捋虎须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触犯有势力者会有危险。

【典形】捋虎、捋虎须、捋孙郎须。

【示例】

〔捋虎〕 宋·苏轼《次韵张安道》:“骑鲸遁沧海,捋虎得绨袍。”

〔捋虎须〕 唐·李绅《忆过润州》:“帛书投笔封鱼腹,玄发冲冠捋虎须。”

〔捋孙郎须〕 宋·陆游《六言杂兴》之五:“举足加刘公腹,引手捋孙郎须。”


【词语捋虎须】  成语:捋虎须汉语词典:捋虎须

猜你喜欢

  • 雨云

    源见“巫山云雨”。谓男女欢会。唐方干《赠美人》诗之一:“才会雨云须别去,语惭不及琵琶槽。”明 无心子《金雀记.投崖》:“我似楚襄王,体貌多才俊。暮暮朝朝,与你会雨云。”【词语雨云】   汉语大词典:雨

  • 梅花点妆

    同“梅花点额”。清蒲松龄《为螽斯与孙咸吉启》:“春深金屋,梅花点上苑之妆;日射琼楼,雪窗映玉台之采。”

  • 叔度

    《后汉书.黄宪传》:“黄宪字叔度,汝南慎阳人也。世贫贱,父为牛医。颍川荀淑至慎阳,遇宪于逆旅,时年十四,淑竦然异之,揖与语,移日不能去。谓宪曰:‘子,吾之师表也。’既而前至袁阆所,未及劳问,逆曰:‘子

  • 勇爵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庄公为勇爵,殖绰、郭最欲与焉。”杜预注:“设爵位以命勇士。”后以“勇爵”指武将。唐刘禹锡《复荆门县记》:“无几何,有由勇爵而授赤社于兹者。”【词语勇爵】   汉语大词典:勇爵

  • 刻骨铭心

    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后以“刻骨铭心”谓永志不忘。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万万人感恩知德,刻骨铭心。”见“铭心刻骨”。唐晓玲《单教楼里的皮尔·卡丹们》:“留吧

  • 修高庙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建武)二年春正月……起高庙,建社稷于洛阳,立郊兆于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唐.李贤注引《汉礼制度》:“光武都洛阳,乃合高祖以下至平帝为一庙,藏十一帝主于其中。”后汉光武帝

  • 清浅黄昏

    源见“暗香疏影”。形容梅影香魂。宋姚勉《声声慢.和徐同年梅》词:“西湖有人觅句,但知渠,清浅黄昏。”

  • 击金

    《吕氏春秋》卷十七《慎势》:“有金鼓所以一耳。”高诱注:“金,钟也;击金则退,击鼓则进。”据《吕氏春秋》载;古时作战,以鼓、金乐器的声为号令。击鼓进,击金退。是兵家指挥战斗进退之声,后因以用为进退、胜

  • 合浦珠归

    源见“合浦珠还”。称赞地方官清廉正直有政绩。清方文《送马倩若令阳江》诗:“端溪石贡唐书辨,合浦珠归越女欢。”

  • 北鄙之音

    《史记.乐书》:“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故身死国亡。”后以“北鄙之音”称亡国之声。偏正 颓败鄙陋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