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投鞭断流

投鞭断流

把马鞭投入长江,就能截断水流,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盛。苻坚(338-385年),字永固,一名文玉,略阳临渭(今甘萧天水市东)人,氐族。初为东海王,杀苻生自立,称大秦天王。在位期间,重用王猛,加强中央集权,注意农业生产,国力日益强盛,先后攻灭前燕、前凉、代国,统一北方大部地区。公元383年,征九十万军队攻晋,大败于淝水,各族首领趁机反秦自立,苻坚也为羌族首领姚苌擒杀。苻坚在发兵攻晋以前和臣下商议,权翼、石越劝谏说:“晋室虽然衰微,但并未失德,上下合睦同心。谢安、桓冲是当世奇才,又有长江之险,不宜兴兵。”苻坚不以为然,狂妄宣称:“东晋虽有长江之险,却非牢不可破,以我军之盛,把马鞭子投入长江,足可截断其水流。”遂于第二年亲率大军攻晋,大败而还。

【出典】:

晋书》卷114《苻坚载记》2912页:“坚曰:‘……虽有长江,其能固乎!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例句】: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光韵》:“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 清·多尔衮《致史可法书》:“将谓天堑不能飞渡,投鞭不足断流耶?” 清·薛时雨《铁六合歌》:“阴云惨淡悲风号,红巾十万排江皋。投鞭断流已深入,背城借一将安逃?”


连动 扔下马鞭足以截断江流。形容兵强势众。语本《晋书·苻坚载记下》:“苻坚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何险之足恃。’”《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昌统兵援鄂,几取各镇劲旅萃于鄂北一隅,似宜~,武汉唾手可复。”△多用于军事方面。→兵强马壮 人多势众↔兵微将寡


【典源】《晋书·苻坚载记下》:“太子左卫率石越对曰:‘……臣愚以为利用修德,未宜动师。孔子曰:‘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愿保境养兵,伺其虚隙。’坚曰:‘吾闻武王伐纣,逆岁犯星。天道幽远,未可知也。昔夫差威陵上国,而为勾践所灭。……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今译】前秦苻坚召集群臣计议发兵攻打东晋,石越认为不宜兴兵。苻坚却认为自己军队众多,只要把马鞭投进长江,都足以使江水断流,可以攻晋。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兵马众多,势力强盛。

【典形】苻坚投箠、秦鞭断江、深堑投鞭、天堑投鞭、投鞭、投鞭绝流、河湟可下鞭、长江著鞭。

【示例】

〔苻坚投箠〕 唐·杜牧《西江怀古》:“魏帝缝囊真戏剧,苻坚投箠更荒唐。”

〔秦鞭断江〕 明·李东阳《氐带箭》:“秦鞭断江江逆流,八公草木皆为仇。”

〔深堑投鞭〕 清·归庄《读郑所南心史已成》:“深堑投鞭竟飞渡,高峰立马又摧枯。”

〔天堑投鞭〕 明·郑成功《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投鞭〕 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

〔投鞭绝流〕 明·唐寅《慨歌行》:“投鞭绝流,麾兵赤壁,志小鸿沟,眼高绝域。”


【词语投鞭断流】  成语:投鞭断流汉语词典:投鞭断流

猜你喜欢

  • 悬鱼

    《后汉书.羊续传》:“府丞(府中的佐吏,即辅助太守办事的官员)尝献其生鱼,续(羊续字兴祖,曾为庐江、南阳二郡太守)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羊续把府丞送来的鱼挂在庭中不吃,再

  • 患生于所忽,祸发于细微

    患:忧患,祸患。忽:不注意。 表示祸患常常发生在人们所忽视的细小的事件上。语出汉.刘向《说苑.敬慎》:“嗜欲使行亏,谗谀乱正心,众口使意回,忧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后汉书.冯衍传》:“衍因说廉

  • 东山高卧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谢安传》:“(谢安)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为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送,中丞高崧戏之曰:‘卿累违朝旨,

  • 五色补天

    同“女娲补天”。元许有壬《水调歌头.胭脂井次汤碧山教授韵》词:“五色补天缺,万世仰娲皇。”

  • 奋北溟

    源见“鲲鹏展翅”。比喻抱负远大,奋发有为。唐李商隐《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旧族开东岳,雄图奋北溟。”

  • 辙中涸鲋

    同“涸辙之鲋”。清袁于令《西楼记.乘鸾》:“吾儿辙中涸鲋,得占龙头,皆因友资之益。”【词语辙中涸鲋】   汉语大词典:辙中涸鲋

  • 朝不虑夕

    亦作“朝不谋夕”,“朝不及夕”,形容形势极其危急,只能顾眼前,不暇作长久打算。公元前542年,鲁国大夫穆叔参加诸侯澶渊之盟回国,进见孟孝伯,对他说,赵武将死了。他的话毫无远虑,不象百姓的主人,而且年纪

  • 心似矢

    《论语.卫灵公》:“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宋.邢昺疏:“矢,箭也。史鰌之德,其性唯直,国之有道无道,行直如箭。言不随世变曲也。”史鱼,卫大夫,名史䲡,字子鱼。孔子曾赞扬说,

  • 温良恭俭让

    《论语.学而》:“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温:温和;良:善良;恭:恭敬、谦逊;俭:节制;让:忍让。原指上述五种美德。后泛指态度谦恭,举止文明。亦指不使用暴

  • 久留郎署

    源见“郎潜白发”。谓久居下位怀才不遇。唐骆宾王《帝京篇》:“久留郎署终难遇,空扫相门谁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