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战战兢兢

战战兢兢

原意是小心谨慎,后则泛指提心吊胆,恐惧万分。也省作“战兢”。古时有首批评周幽王的诗,作诗的人对当时国势深为不安,认为当时形势如同人面临深渊和走在薄薄的冰层上一样,随时都有失足的危险,使人心惊胆颤。

【出典】:

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又《小雅·小宛》:“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恭肃小心,动有法度,承事阴后,夙夜战兢。” 《三国志·魏书·赵王干传》:“叔父兹率先圣之典,以纂乃先帝之遗命,战战兢兢,靖恭厥位,称朕意焉。” 唐·张说《大唐封禅颂》:“盖三代之设王制也,武纬之,文经之,圣谟之,神化之;然犹战战兢兢,日慎一日。”


并列 战战,发抖的样子;兢兢,谨慎的样子。①形容恐惧、谨慎的样子。语出《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廖辉英《红尘孽债》:“如果自己仍然一直在它的阴影下~地生活,那就太笨。”②因寒冷而发抖的样子。元·刘唐卿《降桑椹》1折:“有那等贫寒之家,身无遮体之衣,口无应饥之食,~,无颜落色,冻剥剥的袖手低头。”△多用于描写生怯发抖的样子。→战战栗栗 ↔镇定自若


【词语战战兢兢】  成语:战战兢兢汉语词典:战战兢兢

猜你喜欢

  • 乘轩

    源见“乘轩鹤”。乘坐大夫的车子。后用以指做官。汉刘向《说苑.善说》:“前虽有乘轩之赏,未为之动也。”【词语乘轩】   汉语大词典:乘轩

  • 茂松意

    《世说新语.赏誉》:“有问秀才:‘吴旧姓何如?’答曰:‘……张威伯岁寒之茂松,幽夜之逸光。’”南朝梁.刘孝标注:“秀才,蔡洪也。《集》载洪与刺史周俊书曰:‘……张畅字威伯,吴郡人。稟性坚明,志行清朗,

  • 色如死灰

    形容面色惨白。《庄子.盗跖篇》:“孔子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茫然无见,色如死灰,据轼低头,不能出气。”见“色若死灰”。唐·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保母忽惊叫仆地,~。”【词语色如死灰】

  • 梁舂

    同“伯鸾舂”。清 端木埒《齐天乐.忆松》词:“任是虬姿,依然无恙,庑下梁舂难赁。”

  • 道士牛

    源见“紫气东来”。指老子出关时所乘骑的青牛。因其中隐含“青”字,故以咏青色。唐雍裕之《四色》诗之二:“道士牛已至,仙家鸟亦来。”

  • 穷大失居

    《易.序卦》:“穷大者必失其居。”高亨注:“极大者则骄奢淫暴,必覆败而失其所。”后指多而不适用。清魏源《〈国朝古文类钞〉序》:“诚能以昭代之典章文字读《六经》,而又能以《六经》读昭代之典章文字,其於是

  • 青海马

    《隋书.西域传.吐谷浑》:“青海周回千余里,中有小山,其俗至冬辄放牝马于其上,言得龙种。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用生?驹,能日行千里,故时称青海聪焉。”青海马为吐谷浑放牧于青海的千里马。一说指汉武

  • 枕席还师

    同“枕席过师”。唐李德裕《赠王茂元司徒制》:“必当樽俎制胜,枕席还师,势如风霆,功在刻漏。”见“枕席过师”。【词语枕席还师】  成语:枕席还师汉语大词典:枕席还师

  • 明珠十斛

    参见:明珠买妾

  • 运筹决胜

    《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后因以“运筹决胜”谓拟订作战策略以获取作战胜利。宋司马光《请革弊札子》:“加以运筹决胜者,乃浮躁巧伪之士,不知彼己,妄动轻举,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