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惠子知我

惠子知我

庄子.徐无鬼》载:庄子好友惠子(惠施)死后,庄子过其墓,感叹说:“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后因以“惠子知我”喻朋友相知之深。三国 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其言之不惭,恃惠子之知我也。”唐李白《与贾少公书》:“惠子知我,夫何间然。”


主谓 惠子,指战国时期宋国惠施,他是诸子百家中名家人物,庄子的亲密朋友。喻朋友相知之深。语本《庄子·徐无鬼》惠子死后,庄子从他墓前经过,借匠石斫垩的寓言,感慨地说:“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唐·李白《与贾少公书》:“~,夫何间然。”△褒义。用于描写友情。


【词语惠子知我】  成语:惠子知我汉语词典:惠子知我

猜你喜欢

  • 三神丘

    同“三神山”。唐白居易《题海图屏风》诗:“突兀海底鳌,首冠三神丘。”

  • 多行不义必自毙

    形容坏人干坏事,最终必然自取灭亡。公元前744年,郑武公死,其子郑庄公继位。庄公之母武姜锺爱少子共叔段,逼迫郑庄公封他于京,称京城大叔。由于共叔段干了一系列坏事,并且企图篡位。郑国大臣祭仲向庄公建议除

  • 木雁之间

    源见“木雁”。指有才与无才之间。《南史.刘穆之檀道济传论》:“道济始因录用,故得忘瑕;晚困大名,以至颠覆。韶 祗克传胤嗣,其木雁之间乎?”【词语木雁之间】  成语:木雁之间汉语大词典:木雁之间

  • 代籍

    《汉书.孝文窦皇后》:“孝文窦皇后,景帝母也,吕太后时以良家子选入宫。太后出宫人以赐诸王各五人,窦姬与在行中。家在清河,愿如赵,近家,请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赵之伍中’。宦者忘之,误置籍代伍中。籍奏,

  • 担山赶日

    《西游记》第六十七回:“行者笑道:‘我……善会担山赶日头。’”“担山赶日”之说,明代早已传述,不过不仅限于“二郎神”之事。今四川灌县民间流传有“二郎担山赶太阳”之说。后因用为战胜自然的勇武行为的典故。

  • 白道子

    此典指耶律楚材借蒙古尚白习俗,谏止窝阔台汗勿杀冒犯朝觐误期之禁的贵族首领。耶律楚材(1190-1244年),字晋卿,契丹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九世孙。自幼学儒,兼通天文、地理、术数、医卜、释老。金末,曾

  • 画眉张

    同“画眉张敞”。清孔尚任《桃花扇.选优》:“天子多情爱沈郎,当年也是画眉张。”

  • 乌有先生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姹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乌有先生”系司马相如虚拟的人名。乌有,即没有。乌有先生,即本无此人,语含荒诞不径之意。司马迁《

  • 赐环

    《荀子.大略》:“绝人以玦,反绝以环。”杨倞注:“古者臣有罪待放于境,三年不敢去,与之环则还,与之玦则绝,皆所以见意也。反绝,谓反其将绝者。”后以“赐环”谓放逐之臣遇赦召还。唐张说《出湖寄赵冬曦》诗:

  • 循名督实

    犹循名责实。《北齐书.文宣帝纪》:“譬诸木犬,犹彼泥龙,循名督实,事归乌有。”见“循名责实”。《北齐书·文宣帝纪》:“譬诸木犬,犹彼泥龙,~,事归乌有。”【词语循名督实】  成语:循名督实汉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