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惊弓之鸟

惊弓之鸟

指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惶恐不安。公元前241年,关东六国合纵攻秦。赵国派使臣魏加至楚,向楚国执政大臣黄歇了解楚国派谁率兵攻秦。春申君回答,准备派临武君。这时魏加就向他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更羸与魏王在京台之下,恰见天空有鸟飞过。更羸便对魏王说,我只要拉响弓弦而不放箭,就可以把鸟射下来。魏王问,射箭技术能够高超到这种地步吗?更羸说:“能”。不一会儿,一只雁从东方飞来。更羸便望空拉弦虚射一箭,果然这只雁一听见弓弦响便跌到地上。魏王十分惊奇。更羸向他解释说,这是一只受过伤还没有康复的雁。魏王问,您怎么知道?回答说,我见它飞得慢而叫声又很悲哀。飞得慢,是因为受过伤,叫声悲,是因为失群已久。伤势未好,加上失群,心里必定恐慌。一听到弓弦声,就想往高处飞,以至伤势发作,掉了下来。讲完这个故事,魏加对春申君说,临武君过去就是秦国的手下败将,如果让他当主将,就象惊弓之鸟一样,难免要吃败仗的。

【出典】:

战国策·楚策》四,《天下合纵》:“天下合纵。赵使魏加见楚春申君曰:‘君有将乎?’曰:‘有矣,仆欲将临武君。’魏加曰:‘臣少之时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加曰:‘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至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今临武君,尝为秦孽,不可为拒秦之将也。’”

【例句】:

唐·房玄龄《晋书·符生载记》:“伤弓之鸟,落于虚发。” 《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见“伤弓之鸟”。《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难安。”


【典源】《战国策·楚策四》:“天下合从。赵使魏加见楚春申君曰:‘君有将乎?’曰:‘有矣,仆欲将临武君。’魏加曰:‘臣少之时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加曰:‘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至也。闻弦者,引而高飞,故疮陨也。”今临武君,尝为秦孽,不可为拒秦之将也。’”

【今译】 战国时,六国合纵,协力抗秦。赵国派遣魏加去楚国见春申君,魏加问:“您选好主将了吗?”春申君回答:“选择好了,我将派临武君为将。”魏加又说:“我年轻时好射箭,我用射箭打个比方,可以吗?”春申君同意了,于是魏加讲:“有一天,更羸和魏王在高台之下,抬头望见飞鸟,更赢对魏王说:‘我可以只拉响弓弦而不射箭,便让飞鸟坠落。’魏王疑惑地问:‘箭术能达到如此地步吗?’更羸说可以。一会儿,一只大雁从东飞来,更羸就拉空弦虚射,大雁果然坠落在地。魏王惊讶:‘箭术怎么会达到如此精湛呢!’更羸解释说:‘这是一只受伤的雁。’魏王奇怪:‘先生怎么知道?’更羸答:‘这只雁飞得很慢,而且叫声凄厉。飞得慢是由于创伤疼痛; 叫声悲是由于失群孤单,它内心惊恐,一旦听到弓弦响,立刻就振翅高飞,以致旧伤迸裂坠落。’临武君过去曾为秦军所败,犹如惊弓之鸟,不可任他做抗秦的主将。”

【释义】 后以此典指遭受祸患、打击之后,内心惊惧有余悸。

【典形】 弓伤、惊弓、惊弓之鸟、惊弦、惊雁、惊羽、空弦、落雁、伤弓、伤鸿、伤禽、伤禽畏弦、伤鸟、伤雁、闻弦、虚弓、虚弦、雁惊、坠羽、援弓雁落、虚弦落雁、闻弦鸟落、闻弓雁惊、伤弓寒雁、惊弦雁、伤弓翼。

【示例】

〔弓伤) 唐·卢照邻《同临津纪时府孤雁》:“水流疑箭动,月照似弓伤。”

〔惊弓〕 清·张尔田 《满庭芳》:“惊弓如塞雁,林间失侣,落影沙洲。”

〔惊弓之鸟〕 《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惊弦〕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郑伟墓志铭》:“成皋尘起,广武烽然,麋兴丽箭,雁落惊弦。”

〔惊雁〕 宋·陆游《书斋壁》:“自笑为农行没世,尚如惊雁落空弦。”

〔惊羽〕宋·苏轼《次韵王雄州送侍其泾州》:“闻道名城得真将,故应惊羽落空弦。”

〔空弦〕 宋·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回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落雁〕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崔说神道碑》:“忘归繁弱,落雁吟猿,故得气盖关中,威申河外。”

〔伤弓〕 宋·黄庭坚《再次韵呈明略》:“梦回扰扰仍世间,心如伤弓怯虚弹。”

〔伤鸿〕 宋·苏轼《杭州牡丹开时仆犹在常润》之二:“天静伤鸿犹戢翼,月明惊鹊未安枝。”

〔伤鸟〕 唐·白居易《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伤鸟有弦惊不定,卧龙无水动应难。”

〔伤禽〕 南朝宋·鲍照 《代东门行》:“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

〔伤禽畏弦〕 清·文廷式《广谪仙怨》:“相臣狡兔求窟,国论伤禽畏弦。”

〔伤雁〕 宋·苏轼《云龙山观烧得云字》:“惊飞堕伤雁, 狂走迷痴麏。”

〔闻弦〕 唐·李白《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折翮翻飞随转蓬,闻弦虚坠下霜空。”

〔虚弓〕 唐·卢照邻《失群雁》:“虞人负缴来相及,齐客虚弓忽见伤。”

〔虚弦〕 宋·苏轼《送范中济经略侍郎》:“号令耸毛羽,先声落虚弦。”

〔雁惊〕 唐·白居易《宣州试射中正鹄赋》:“若然者,安知不能空弯而雁惊,虚引而猿泣者也?”

〔坠羽〕 唐·骆宾王 《途中有怀》:“涸鳞惊煦辙,坠羽怯虚弯。”


【词语惊弓之鸟】  成语:惊弓之鸟汉语词典:惊弓之鸟

猜你喜欢

  • 涂山女歌

    《吕氏春秋.音初》:“禹行水(注:原作“功”,从《文选.南都赋》注引改为“水”),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汉.赵晔

  • 伯道之悲

    同“伯道之忧”。清归庄《与顾宁人书》:“弟则屡抱山简之痛,方深伯道之悲也。”【词语伯道之悲】   汉语大词典:伯道之悲

  • 今是昔非

    同“今是昨非”。明王世贞《觚不觚录》:“若其今是昔非,不觚而觚者,百固不能二三也。”见“今是昨非”。明·王世贞《觚不觚录》:“若其~,不觚而觚者,百固不能二三也。”【词语今是昔非】  成语:今是昔非汉

  • 言纳

    同“言讷”。汉 严遵《道德指归论.天下谓我》:“容疏言纳,貌朴而鄙。”【词语言纳】   汉语大词典:言纳

  • 更赋

    古代的兵役制度,轮流更特服兵役,叫更。自己不能服役,出钱由政府雇人代役,叫“更赋”。《汉书.昭帝纪》元凤四年春:“三年以前逋更赋未入者,皆勿收。”颜师古注引如淳曰:“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践更,有过更。

  • 楚峡行云

    源见“巫山云雨”。谓男女合欢事。清董俞《青玉案.忆旧》词:“而今楚峡行云去,目断鸿笺春又暮。”

  • 丁鹤

    同“丁家鹤”。明张煌言《祭定西侯张侯服文》:“丁鹤归来,徒有华表耳。”

  • 窥豹

    同“窥豹一斑”。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书生见识终窥豹,藐公卿那些忠告。”【词语窥豹】   汉语大词典:窥豹

  • 毕卓

    源见“瓮间吏部”。指嗜酒成癖的人。北周庾信《答王司空饷酒》诗:“未能扶毕卓,犹足舞王戎。”【词语毕卓】   汉语大词典:毕卓

  • 半臂怜姬

    宋.魏泰《东轩笔录.宋子京》:“宋子京……多内宠,后庭曳罗绮者甚众,尝宴于锦江,偶微寒,命取半臂(古时一种短袖上衣)。诸婢各送一枚,凡十余枚皆至。子京视之茫然,恐有厚薄之嫌,竟不敢服,忍冷而归。”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