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情钟我辈

情钟我辈

世说新语.伤逝》:“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按:此事或说为晋.王衍事。

钟情,集注情爱。山简原认为,一个怀抱中未成年的小孩子死了,不当过份悲伤。王戎则认为,只有超人的圣哲能够超脱情感,而最下等的愚人则不懂得感情,丧子对于这两种人都不至过分悲痛;自己这类人,是最富于感情也最重感情的,儿死虽属夭亡,怎能不令人伤痛呢?山简听了,随着也痛哭起来。后因用为多情重情之典,或咏丧子之痛的典故。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送信守王桂发》词:“我辈情钟休问,父老田头说尹,泪落独怜渠。”唐.李群玉《哭小女痴儿》:“方同王衍钟情切,犹念商瞿有庆迟。”


【典源】《世说新语·伤逝》:“王戌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 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晋书·王衍传》作王衍事。

【今译】 晋代王戎丧子,山简前往慰问,见王戎非常哀痛,山简说:“一个小孩子,何至于这么悲伤!”王戎说:“圣人达到忘情,再往下的人谈不到情,重感情的,正是我们这些人。”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重视感情,易于伤感。

【典形】 情所钟、情之所钟、情钟我辈、我辈情钟、夷甫伤子、钟情我辈、忘情岂我辈、我辈钟情、情钟甚、情钟在吾辈。

【示例】

〔情所钟〕 宋·苏轼《游东西岩》:“况复情所钟,感慨萃中年。”

〔情之所钟〕 宋·陆游《庚子正月十八日送梅》:“情之所钟在我曹,莫倚心肠如铁石。”

〔情钟我辈〕 宋·苏轼《吊天竺海月辨师》之二:“生死犹如臂屈伸,情钟我辈一酸辛。”

〔我辈情钟〕 宋·陆游《读唐人愁诗戏作》之四:“我辈情钟不自由,等闲白却九分头。”

〔夷甫伤子〕 南朝梁·江淹《泣赋》:“孟尝闻琴,马迁废史,少卿悼躬,夷甫伤子。”

〔钟情我辈〕 清·王夫之 《广遣兴》:“钟情我辈聊如此,瞥眼他生固不争。”


【词语情钟我辈】  成语:情钟我辈汉语词典:情钟我辈

猜你喜欢

  • 卫国乘轩队

    源见“乘轩鹤”。喻无功而受禄的人们。亦用以咏鹤。清 韩韫玉《咏鹤》:“不随卫国乘轩队,稳卧松巅梦太清。”

  • 熏风

    源见“舜弦”。指古代圣君的仁政。唐太宗《秋暮言志》诗:“已获千箱庆,何以继熏风?”【词语熏风】   汉语大词典:熏风

  • 酒漉徵君

    同“酒漉纱巾”。清归庄《张洮侯招饮》诗:“径开高士蓬犹蔓,酒漉徵君菊有花。”按,陶渊明朝廷屡徵不仕,人称陶徵君。

  • 吹箫伍相

    源见“吴市吹箫”。指落难的志士。孙为霆《解三酲.病起小饮》套曲:“何必学吹箫伍相,且做个荷锸刘伶。”

  • 借箸代筹

    源见“留侯借箸”。指出谋献策。《老残游记》七回:“借箸代筹一县策,纳楹闲访百城书。”连动 借用筷子作为筹码。形容代他人谋划策略。《史记·留侯世家》:“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

  • 挈屐而归

    晋代常璩《华阳国志》卷十一:“(何随)家有竹园,人盗其笋。随遇行见之,恐盗者惊怖走竹中,伤其手足,挈屐徐步而归。其仁如此。”屐( ㄐㄧ jī 机):木屐,木底的鞋子。脱下木屐,手提而归,暗喻对小偷

  • 不材木

    源见“木雁”。谓无用之树木。清赵翼《老柳枝叶特茂诗以张之》:“残躯漫此半死桐,寿相端推不材木。”

  • 国门吕览

    源见“一字千金”。指《吕氏春秋》,因曾悬于国门重金征求意见,故称“国门吕览”。郁达夫《岁暮穷极有某府怜其贫嘱撰文因用钓台题壁韵作答》:“国门《吕览》应传世,何必臣雄再《剧秦》?”

  • 枚藻

    《汉书.枚乘传》:“复游梁,梁客皆善属辞赋,乘尤高。”西汉文学家枚乘善辞赋,尤以藻饰华美而著称。后人常以“枚藻”作为称美辞臣文藻的典故。唐.李峤《夏晚九成宫呈同僚》诗:“枚藻清词律,邹谈耀辩锋。”【词

  • 虎尾

    同“虎尾春冰”。宋陆游《小舟》诗:“宦途危虎尾,闲味美熊蹯。”【词语虎尾】   汉语大词典:虎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