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情钟我辈

情钟我辈

世说新语.伤逝》:“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按:此事或说为晋.王衍事。

钟情,集注情爱。山简原认为,一个怀抱中未成年的小孩子死了,不当过份悲伤。王戎则认为,只有超人的圣哲能够超脱情感,而最下等的愚人则不懂得感情,丧子对于这两种人都不至过分悲痛;自己这类人,是最富于感情也最重感情的,儿死虽属夭亡,怎能不令人伤痛呢?山简听了,随着也痛哭起来。后因用为多情重情之典,或咏丧子之痛的典故。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送信守王桂发》词:“我辈情钟休问,父老田头说尹,泪落独怜渠。”唐.李群玉《哭小女痴儿》:“方同王衍钟情切,犹念商瞿有庆迟。”


【典源】《世说新语·伤逝》:“王戌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 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晋书·王衍传》作王衍事。

【今译】 晋代王戎丧子,山简前往慰问,见王戎非常哀痛,山简说:“一个小孩子,何至于这么悲伤!”王戎说:“圣人达到忘情,再往下的人谈不到情,重感情的,正是我们这些人。”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重视感情,易于伤感。

【典形】 情所钟、情之所钟、情钟我辈、我辈情钟、夷甫伤子、钟情我辈、忘情岂我辈、我辈钟情、情钟甚、情钟在吾辈。

【示例】

〔情所钟〕 宋·苏轼《游东西岩》:“况复情所钟,感慨萃中年。”

〔情之所钟〕 宋·陆游《庚子正月十八日送梅》:“情之所钟在我曹,莫倚心肠如铁石。”

〔情钟我辈〕 宋·苏轼《吊天竺海月辨师》之二:“生死犹如臂屈伸,情钟我辈一酸辛。”

〔我辈情钟〕 宋·陆游《读唐人愁诗戏作》之四:“我辈情钟不自由,等闲白却九分头。”

〔夷甫伤子〕 南朝梁·江淹《泣赋》:“孟尝闻琴,马迁废史,少卿悼躬,夷甫伤子。”

〔钟情我辈〕 清·王夫之 《广遣兴》:“钟情我辈聊如此,瞥眼他生固不争。”


【词语情钟我辈】  成语:情钟我辈汉语词典:情钟我辈

猜你喜欢

  • 握发

    同“吐哺握发”。唐钱起《送任先生任唐山丞》诗:“上公频握发,才子共垂帷。”清方文《闻范质公大司马免官感赋》诗之二:“握发朝廷士,鸣铙夜守营。”【词语握发】   汉语大词典:握发

  • 赠枕

    源见“黄粱梦”。喻富贵如幻梦。清查慎行《题邯郸吕仙祠壁》诗:“直饶赠枕(成)何用,鼻息如雷梦已无。”【词语赠枕】   汉语大词典:赠枕

  • 红叶字

    同“红叶诗”。宋晁端礼《蓦山溪》词之二:“绮窗深处,还解忆人无?碧云辞,红叶字,曾仗东风寄。”

  •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行:指外出。坐:指在家。 元明戏剧小说中的熟语。意谓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改名换姓。 表示办事堂堂正正,敢于负责。语出元.无名氏《争报恩》一折:“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某宋江哥哥手下第十二个头领,金

  • 破甑生尘

    源见“甑尘釜鱼”。形容贫困乏食。明 邵璨《香囊记.得书》:“喜得逆旅逢青眼,免使破甑生尘愁范丹。”明 孙柚《琴心记.家徒四壁》:“早遣青囊出村借米,至今未归,破甑生尘,空囊垂罄。”主谓 甑,蒸食物的器

  • 口珠

    《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胪传曰:‘东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儒(而)以金椎控其颐,徐别其颊,无伤口中珠!’”后以“口珠”喻诗词佳句。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 乌号思

    源见“乘龙出鼎湖”。谓追思已故帝王。唐李峤《弓》诗:“徒切乌号思,攀龙遂不成。”

  • 函谷丸

    源见“泥封函谷”。指有勇士把守的险隘。南朝 梁徐悱《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瑯琊城诗》:“少年负壮气,耿介立冲冠。怀纪燕山石,思开函谷丸。”【词语函谷丸】   汉语大词典:函谷丸

  • 夫唱妇随

    《关尹子.三极》:“天下之理,夫者唱,妇者随。”后以“夫唱妇随”指丈夫说什么,妻子就要附和什么,意谓妻子处处顺从丈夫。元无名氏《举案齐眉》三折:“秀才,你怎生这般说,岂不闻夫唱妇随也呵。”后亦称夫妻融

  • 路叟之忧

    汉刘向《说苑.敬慎》载:孔子在路途中听到丘吾子哭声甚悲,问其故,“丘吾子对曰:‘吾有三失。’孔子曰:‘愿闻三失。’丘吾子曰:‘吾少好学问,周遍天下,还后,吾亲亡,一失也;事君奢骄,谏不遂,是二失也;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