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

指蔺(lìn躏)相如看见秦国昭王没有给赵国十五城交换和氏玉璧的诚意,气愤得头发直竖,冲顶起了帽子。后以此典形容气愤到极点。当时,秦国昭王坐在离宫章台(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上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玉璧献给秦国昭王。秦昭王十分高兴,把玉璧递给妃嫔和侍从人员观看,侍从人员都呼喊万岁。蔺相如看到秦昭王没有补偿城池给赵国的诚意,就走上前说:“玉璧上有小斑点,请允许我指给大王看看。”秦昭王把玉璧交给他。蔺相如便拿着玉璧后退几步站着,靠着殿柱,气愤得头发直竖,冲顶起帽子。此典又作“发上冲冠”。

【出典】:

史记》卷81《廉颇蔺相如列传》2440页:“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xiá侠,玉的斑点),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退)立,倚(yǐ椅,靠着)柱,怒发上冲冠。”

【例句】:

北周·庾信《鉏麑见赵盾赞》:“鉏麑受命,怒发冲冠。” 唐·元稹《观兵部马射赋》:“凡献艺者,岂自疑于无,必冲冠怒发扬鞭,气逸引满雷。” 宋·岳飞《满江红》词:“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宋·陈亮《与吕伯恭正字书》:“每念及此,或推案大呼,或悲泪填臆,或发上冲冠,或拊掌大笑。”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34:“理刑一看,怒发冲冠,连四尼多拿了,带到衙门里门。” 清·刘鹗《老残游记》6回:“想到此处,不觉怒发冲冠,恨不得立即将玉贤杀掉,方出心头之恨。” 清·曹宗璠《翟公客》:“灌将军目眦尽裂,发上冲冠,怒骂之,极诋其生平,不值一钱。”


主谓 愤怒得头发直竖,连帽子都被顶起来了。语本《庄子·盗跖》:“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九尾龟》73回:“不知怎的,这件事情漏了风声,竟被沈剥皮哓得,只气得他~,浑身乱抖。”△用于形容极端愤怒。→为之发指 拊膺切齿 怒气冲天 令人发指 ↔欢喜若狂。也作“发怒冲冠”、“发上冲冠”、“发上指冠”、“发踊冲冠”、“怒发指冠”。


解释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战国时,秦昭王听说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就派人送信给赵王,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和氏璧虽然是赵国的国宝,但是秦国势力强大,赵王和大臣们明知十五城的条件为假,但是又不能不答应,于是将计就计,派遣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谈判。蔺相如把璧献给秦王,秦王大喜,但是只管传给身边的美人和大臣观看,并没有拨付城池的意思。蔺相如于是上前说:“其实和氏璧上也有小的瑕疵,请您允许我指给您看。”秦王把璧递给相如。相如拿到璧,马上背靠着柱子,当时怒气使头发竖立,都顶起了帽子。相如对秦王说:“您想要这个和氏璧,派人送信给我们赵王。赵王召集大臣商议,大臣们都说:‘秦国贪得无厌,倚仗自己势力强大,用空话来索求宝璧,所许诺的那些用以换璧的城池恐怕根本得不到。’但是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秦国这样的大国呢?再说,也不能因为一个璧的缘故而让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于是,赵王为了尊重大国的威严和表示自己的尊敬,才同意派我来奉献宝璧。现在我来到这里,您态度傲慢,得到宝璧后竟然传给身边的女人,以此戏弄我。我看您并不打算把那些城池交付给赵王,所以我才取回此璧。如果您逼我,我今天就把璧和头一起撞碎在这根柱子上。”蔺相如拿着璧看着柱子,打算把它撞在柱子上。秦王害怕真的弄碎了宝璧,就同意斋戒五天再受璧。蔺相如知道秦王终究不会交付城池,就趁机派人悄悄把璧又送回了赵国。

近义怒气冲天

例句

半小时后,门被打开,孙增加一个箭步窜进去,怒发冲冠,举手要打妻子,可一望妻子泪水滂沱的脸,心软了。


【词语怒发冲冠】  成语:怒发冲冠汉语词典:怒发冲冠

猜你喜欢

  • 五浆

    同“五浆馈”。清姚鼐《田居》诗:“既免五浆惊,又谢四簋敬。”【词语五浆】   汉语大词典:五浆

  • 握发吐餐

    同“吐哺握发”。南朝 宋何承天《宋鼓吹铙歌.思悲公》:“万国康,犹弗已,握发吐餐下群士。”见“握发吐哺”。《宋书·张畅传》:“孝伯曰:‘周公握发吐哺,二王何独贵远?’畅曰:‘握发吐餐,本施中国耳”。’

  • 清都紫府

    同“清都紫微”。宋张孝祥《西江月.代五三弟为老母寿》词:“莫问清都紫府,长教绿鬓朱颜。”【词语清都紫府】  成语:清都紫府汉语大词典:清都紫府

  • 光尘

    源见“和光同尘”。喻世俗。《晋书.文苑传论》:“彦伯未能混迹光尘,而屈乎卑位,《释时》宏论,亦足见其志耳。”【词语光尘】   汉语大词典:光尘

  • 三缄其口

    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后因指言语谨慎,少说或不说话。苏曼殊《与某公书》:“区子固非离

  • 长铗归来乎

    铗( ㄐㄧㄚ jiā ):剑把。这里指剑。 长剑呵,我们还是回去吧! 形容羁旅失意的愁闷心情。语出《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居有顷,倚柱弹其剑,

  • 季伦沼

    参见:季伦园

  • 日车

    源见“羲和驭日”。汉李尤《九曲歌》:“年岁晚暮时已斜,安得力士翻日车。”唐刘禹锡《同乐天和微之深春好》之二:“桥峻通星渚,楼暄近日车。”亦指时光。唐李贺《感风》诗:“奇俊无少年,日车何躄躄?”【词语日

  • 六子尽赤

    宋.郑文宝《南唐近事》:“刘信攻南康,终月不下。义祖谴信使者而杖之,詈曰:‘语刘信。要背即背,何疑之甚也?’信闻命大怖,并力急攻,次宿而下。凯旋之日,师至新林浦,犒锡不至,亦无所存劳。他日谒见,义祖命

  • 同声同气

    同“同声共气”。《廿年繁华梦》四回:“故小弟要进京里寻个知己……这时同声同气,才好做事。”【词语同声同气】  成语:同声同气汉语大词典:同声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