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心悦诚服

心悦诚服

泛指使人从内心里高兴和佩服。孟子说,靠自己实力并假托仁义之名讨伐别人,可以称霸于诸侯,这种称霸的人一定要有个实力雄厚的大国作基础。靠自己的高尚道德推行仁政的人可以实行王道,使天下归服。实行王道不一定要国家大,力量强,商汤最初的地盘不过七十里,周文王只有百里。倚仗势力征服别人,别人并不是从心里佩服,只是力量不足的缘故。依靠德行使人归服,别人是心服口服,就象孔子门下七十二贤拜服孔子一样。《诗经》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无不心悦诚服。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出典】:

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例句】:

宋·陈亮《龙川集》19《与王丞相淮书》:“独亮之于门下,心悦诚服而未尝自言,丞相亦不得而知之。”


主谓 悦,愉快。服,信服。诚心实意地信服。语本《孟子·公孙丑上》:“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黎静《彭大将军》:“不要对同志搞突然袭击,事前要打招呼,事后有结论,这样才能叫人~,达到团结的目的。”△褒义。常用于说明发自内心的佩服。→心服口服 首肯心折 五体投地↔反唇相讥


解释真心诚意地服从或佩服。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孟子认为,依仗实力同时又假借仁义之名而号召征伐,可以称霸诸侯,称霸一定要凭借强大的国力。依靠道德来实行仁义,可以使天下归服,这样做不必以国家的强大为基础。殷商的创立者商汤就仅仅用他方圆七十里的土地实行仁政,而使人心归服;周王朝的创始人周文王也仅仅用他方圆百里的土地推行仁政,收服人心。依仗武力迫使人服从,人家不一定真心服从,因为再强大的武力也有不够的时候;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人家才会内心喜悦、真心归服,就像孔子七十多位弟子真心归服孔子一样。《诗经·大雅·文王有声》在歌颂周文王的丰功伟绩时赞叹道:“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哪里的百姓不想着来归服?”说的就是以仁德征服天下。

近义心服口服

例句

我们都心悦诚服地推选周昕担任班长。


【词语心悦诚服】  成语:心悦诚服汉语词典:心悦诚服

猜你喜欢

  • 岱云

    汉应劭《风俗通.山泽》:“岱者,始也;宗者,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代,云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天下,其惟泰山乎!”后因以“岱云”指喜雨之云。清袁枚《喜雨》诗之二:“岱云触石起层颠,大化无私有

  • 掌中态度

    源见“掌上舞”。形容轻盈舞姿。宋向子諲《殢人娇.钱卿席上赠侍人轻轻》词:“波上精神,掌中态度。分明是、彩云团做。当年飞燕,从今不数。”

  • 鹪鹩枝

    源见“鹪鹩一枝”。喻指所任低级职位。清钱谦益《再次敬仲韵》之十一:“鸿雁计周谋稻黍,鹪鹩枝稳称飞翔。”

  • 背碑覆局

    《三国志.王粲传》:“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又:“〔王粲〕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失一道

  • 千箱之年

    源见“千仓万箱”。指粮食丰收之年。唐欧阳詹《送王式东游序》:“何述万乘之都,千箱之年,有故人而适远,无卮酒以叙别,男儿卮酒之不致,亦何论他日之浮沉哉!”

  • 精诚贯日

    源见“白虹贯日”。谓精诚感天。柳亚子《哭龚铁铮烈士》诗:“成败空天问,精诚贯日明。”见“精贯白日”。元·白朴《沁园春·十二月十四日为平章吕公寿》:“盖世名豪一把金汤固守,~,衣冠不改,意气横秋。”【词

  • 惊雁落空弦

    源见“空弦落雁”。比喻被祸害吓坏了的人。宋陆游《书斋壁》诗:“自笑为农行没世,尚如惊雁落空弦。”

  • 宿世冤家

    前世结下的冤家,往往用作反语,称所昵爱的人。宋代佚名《道山清话》:“彭汝砺久在侍从,晚娶宋氏妇,有姿色器资,承顺惟恐不及。后出守九江,病中忽索纸笔,大书云:‘宿世冤家,五年夫妇,从今以往,不打这鼓。’

  • 搘床龟

    源见“支床龟”。借指得官。《太平广记》卷二七一引唐无名氏《传载.张氏》:“燕文贞公张说,其女嫁卢氏,尚为舅求官,候父朝下而问焉,父不语,但指搘床龟而示之。女拜而归室,告其夫曰:‘舅得詹事矣。’”【词语

  • 茂陵消渴病

    同“相如病渴”。古直《菩萨蛮》词:“茂陵消渴病,憔悴羞持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