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眼中钉”。郭沫若《反正前后》一篇五:“这在一般的穷人不消说是视为眼中针,而就是大中小的有产者都因为未曾习惯,也感觉不便。”【词语眼中针】 汉语大词典:眼中针
原指战士之间相亲相爱。《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后多以“同袍”称好友。唐代许浑《晓发天井关寄李师晦》诗:“逢秋正多感,万里别同袍。”
源见“吴牛喘月”。借指怕热之人。金刘著《病中言怀呈韩给事》诗:“退飞嗟宋鹢,畏暑甚吴牛。”【词语吴牛】 汉语大词典:吴牛
源见“竹马交迎”。指约定的归期。宋苏轼《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诗:“十年不赴竹马约,扁舟独与渔蓑闲。”
同“荆王梦”。唐沈佺期《巫山高》诗之一:“何忍猿啼夜,荆王枕席开。”
源见“冯驩弹铗”。谓希望得到赏识和重用。清毛奇龄《奉谢分巡许元功使君夫子荐举抒意》诗:“吹篪半世罕见闻,解铗三弹有谁识?”
《庄子.秋水》:“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太仓,大谷仓;稊米,小米粒。后因以“太仓稊米”喻极渺小。唐白居易《和思归乐》:“人生百岁内,天地暂寓形
《论语.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后以“敏求”谓勉力以求。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好古敏求者,好古人之学而敏求此心之理耳。”【词语敏求】 汉语大词典:敏求
《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入秦前,燕太子丹和宾客在易水边上为他送行。荆轲前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唐代崔颢《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昶传》:“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若已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又何反报焉?且闻人毁己而忿者,恶丑声之加人也。人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