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平原十日饮

平原十日饮

指秦昭王表面写信邀赵国平原君赵胜来秦国作十日宴饮,实际是要平原君赵胜交出藏在他家里的魏齐,为范雎报以前拷打之仇。后以此典比喻宾朋短暂欢聚。战国时范雎为秦昭王丞相,他以前在魏国时曾受魏相魏齐拷打。秦昭王听说魏齐在平原君赵胜家里,一定要替范雎报这个仇,假情假意地写了一封友好的信送给平原君,说道:“我听说您具有崇高正义感,愿意跟您结成彼此平等、没有拘束的朋友。希望您到我这里来,我愿意和您作十天长饮。”平原君害怕秦国,又以为信中说的是真话,就到秦国去会见昭王。秦昭王同平原君赵胜喝了几天酒,对平原君赵胜说:“从前周文王得到吕尚,把他看作太公;齐桓公得到管夷吾,把他看作仲父;现在范先生也是我的叔父哩。范先生的仇人在您家里,希望您派人回去拿他的头来;不这样,我将不放您出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此典又作“十日欢”、“十日饮”、“宾客平原”、“平原饮”、“清樽十日留”、“平原酒”、“平原张宴”。

【出典】:

史记》卷79《范雎蔡泽列传》2415、2416页:“秦昭王闻魏齐在平原君所,欲为范雎必报其仇,乃详(通“佯”,假装)为好书遗平原君曰:‘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同平常人一样往来交好),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平原君畏秦,且以为然,而入秦见昭王。昭王与平原君饮数日,昭王谓平原君曰:‘昔周文王(姬昌,商末周族领袖,商纣时为西伯,统治时期,国势强盛)得吕尚(姜姓,吕氏,名望,一说字子牙,西周初年官太师,也称师尚父。辅佐武王灭商纣,封于齐)以为太公(尊敬称呼),齐桓公(姜姓,名小白,春秋时齐国君,任用管仲改革,国力富强)得管夷吾(名仲,被齐桓公任命为卿,进行改革,使齐国富强)以为仲父(对管仲尊称),今范君亦寡人之叔父也。范君之仇在君之家,愿使人归取其头来;不然,吾不出君于关。’”

【例句】:

南朝齐·陆厥《奉答内兄希叔》:“平原十日饮,中散千里游。” 唐·李白《寻鲁城北范居士》:“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 宋·苏轼《和刘景文见赠》:“留子非为十日饮,要令安世诵亡书。” 明·徐渭《与诸生三到徐氏园》:“纷华子夏犹难免,宾客平原近亦无。” 清·钱谦益《东壁楼简程鲁瞻》:“他时得遂平原饮,倾盖相看笑白头。” 清·顾炎武《屈山人大均自关中至》:“何期绝塞千山外,幸有清樽十日留。” 清·唐孙华《哭顾观庐侍郎》:“时置平原酒,曾分鲍叔金。” 清·黄鷟来《春日集玉尺山堂》:“胜绝平原张宴处,暗香频向绿樽收。”


主谓 与平原君饮酒十日,指朋友间小聚欢饮。语本《史记·范雎传》:“为好书遗平原君曰:‘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饮。’”南朝齐·陆厥《奉答内兄希叙》诗:“~,中散千里游。”△褒义。多用于人际关系方面。↔话不投机半句多


【典源】《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秦昭王闻魏齐在平原所,欲为范睢必报其仇,乃详为好书遗 (wei) 平原君曰:‘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

【今译】 战国时范睢为秦昭王丞相,他以前在魏国时曾受魏相魏齐拷打囚禁。昭王欲为他报仇,听说魏齐已逃往赵国平原君处,于是假意写信给平原君说:“我听说您的高义,愿与您结为布衣百姓那样的好朋友,请您光临我这里,我要与您作十日之饮。”参见《范睢绨袍》。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宾朋相聚尽欢。

【典形】 宾客平原、平原酒、平原十日饮、平原饮、平原张宴、清樽十日留、十日欢、十日饮、平原宴浃旬、十日滞平原、极欢留十日、平原期。

【示例】

〔宾客平原〕 明·徐渭《与诸生三到徐氏园》:“纷华子夏犹难免,宾客平原近亦无。”

〔平原酒〕 清·唐孙华《哭顾观庐侍郎》:“时置平原酒,曾分鲍叔金。”

〔平原十日饮〕 南朝齐·陆厥《奉答内兄希叔》:“平原十日饮,中散千里游。”

〔平原饮〕 清·钱谦益《东壁楼简程鲁瞻》:“他时得遂平原饮,倾盖相看笑白头。”

〔平原张宴〕 清·黄鷟来《春日集玉尺山堂》:“胜绝平原张宴处,暗香频向绿樽收。”

〔清樽十日留〕 清·顾炎武《屈山人大均自关中至》:“何期绝塞千山外,幸有清樽十日留。”

〔十日欢〕 唐·李白 《寻鲁城北范居士》:“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

〔十日饮〕 宋·苏轼《和刘景文见赠》:“留子非为十日饮,要令安世诵亡书。”


【词语平原十日饮】  成语:平原十日饮汉语词典:平原十日饮

猜你喜欢

  • 鸿案相庄

    源见“举案齐眉”。谓夫妻和睦相敬。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鸿案相庄廿有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主谓 指夫妻和睦相敬。语本《后汉书·逸民传·梁鸿》:“鸿家贫而有节操。妻孟光,有贤德。每食,光必对

  • 荆山待价

    源见“和氏之璧”。谓怀才待遇。宋刘筠《许洞归吴中》诗:“荆山待价何忧晚,龟手犹期裂地酬。”

  • 士君子

    《礼记.乡饮酒义》:“乡人士君子,尊于房中之间。”郑玄注:“士,州长、党正也;君子,谓卿、大夫、士也。”都是居于人民以上的官吏,所以后人以此称“上流社会”的一些人。【词语士君子】   汉语大词典:士君

  • 昏椓

    掌管宫门的太监。《诗.大雅.召旻》:“昏、椓靡共。”汉代郑玄笺:“昏、椓皆奄人也。昏,其官名也。椓( ㄓㄨㄛ zhuo 酌),毁阴者也。”【词语昏椓】   汉语大词典:昏椓

  • 食蛤蜊

    同“且食蛤蜊”。鲁迅《送灶日漫笔》:“只是北京的饭店那么多,饭局那么多,莫非都在食蛤蜊,谈风月。”【词语食蛤蜊】   汉语大词典:食蛤蜊

  • 枘方

    同“方枘圆凿”。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凡切韵之动,势若转圜,讹音之作,甚于枘方;免乎枘方,则无大过矣。”【词语枘方】   汉语大词典:枘方

  • 无双国士

    同“国士无双”。宋无名氏《喜迁莺.贺生双子》词:“双桂连芳,双鹄冲霄举。鱼诏双金,带横双玉,惟道无双国士。”

  • 堕泪羊公

    源见“堕泪碑”。羊公,即羊祜。泛指为官有德政者。宋苏轼《南乡子.和杨元素》词:“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 鹏衢

    同“鹏路”。唐 黄元之《润州江宁县瓦棺寺维摩诘画像碑》:“伫闻抟击鹏衢,栖迟凤沼。”【词语鹏衢】   汉语大词典:鹏衢

  • 悬舄

    源见“王乔凫舄”。美称县令的行踪。明何景明《送昆山王令还》诗:“九霄悬舄朝天至,万里扬帆上斗还。”【词语悬舄】   汉语大词典:悬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