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巧言令色

巧言令色

也作“巧言善色”。形容花言巧语,内藏祸心而外露和悦。传说虞舜在位时期,大臣皋陶和禹共同讨论天下大计和治国安民之道。皋陶说,重要的在于知人善任,把臣民治理好。禹说,完全做到这些,连帝尧都感到困难啊!知人善任,那才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才能用人得当,能够把臣民治理好,便是给他们以恩惠,这样臣民当然会把恩惠记在心中。既然聪明而有恩德,还怕什么欢兜,何必迁徙流放苗民,又何必害怕那些花言巧语、搞献媚取宠的人呢?

【出典】:

尚书·皋陶谟》:“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欢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例句】:

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公冶长》:“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管子·任法》:“美者以巧言令色请其主,主因离法而听之,此所谓美而淫之也。” 《史记·夏本纪》:“能知能惠,何忧乎欢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善色佞人?”


并列 令,美好。言辞说得很巧妙动听,脸色装得很和善可亲,以讨好他人。《尚书·皋陶谟》:“何畏乎~孔壬。”《论语·学而》:“~,鲜矣仁!”△贬义。用来形容虚伪丑态。↔正言厉色


解释巧言:表面好听而实际虚伪的话。令色:伪善、谄媚的脸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

出处尚书·皋陶谟》:“能哲而惠,何忧乎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相传皋陶为舜的大臣,掌管刑法狱讼,因为执法公平,得到百姓的拥戴。有一次,舜召集皋陶以及大禹、伯夷等人一起讨论有关部落联盟的大事,皋陶陈述了自己的主张,即为《皋陶谟》。它是我国古代最早、最完整的议事记录。

皋陶说:“忠诚地遵循尧的圣德,君主就会决策英明,群臣就会同心辅佐。”大禹说:“道理是这样,但是怎样做到呢?”皋陶说:“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宽厚地对待自己的民众,他们就会拥戴你。同时,还需知人善任,安抚民众。”大禹说:“你说得不错,但是这些大概连尧、舜也难以做到。因为知人善任才算明智,才能恰当地任用官员;安抚民众才算仁慈,民众才会怀念。假如民智而仁慈的话,哪里还用担心作乱的兜呢?哪里还用流放三苗族的民众呢?哪里还用害怕巧舌如簧、面露巴结谄媚之色、心底奸佞之人呢?”

近义花言巧语

例句

他真是一个巧言令色的小人。


【词语巧言令色】  成语:巧言令色汉语词典:巧言令色

猜你喜欢

  • 阮步兵

    《晋书.阮籍传》:“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貯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又《三国志.魏书.阮籍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籍)闻步兵校尉缺,厨多美酒,营人

  • 弦歌试宰

    源见“武城弦”。谓地方官吏以礼义德政治理。唐徐坚《送武进郑明府》诗:“弦歌试宰日,城阙赏心违。”

  • 择婿车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载:唐进士放榜,例于曲江亭设宴。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高车宝马,于此选择佳婿。后因以“择婿车”为择婿之典。宋苏轼《和董传留别》:“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

  • 寒瓜療饥

    参见:生瓜掇食

  • 珥金拖紫

    珥:插。拖:下垂。汉侍中、中常侍之冠插貂尾,加金珰,附蝉以为饰。紫:紫绶,汉时公卿所佩。指官位显赫。《梁书.明山宾传》:“明祭酒虽出抚大藩,拥旄推毂,珥金拖紫,而恒事屡空。”见“纡青拖紫”。《梁书·明

  • 龙化杖

    源见“杖化龙”。指仙家变化。明唐寅《观鳌山》诗之三:“水激葛陂龙化杖,月明缑岭凤随车。”

  • 世族

    《左传.隐公八年》:“官有世功,则有官族。”原谓先世有功之官族,后泛称世家大族。《列子.黄帝》:“子华之门徒皆世族也。”章炳麟《哀韩赋》:“故野不可有乔木兮,国亦不可有世族。”【词语世族】   汉语大

  • 拔苗助长

    同“揠苗助长”。郭沫若《雄鸡集.关于发展学术与文艺的问题》:“命令主义就合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叫做‘拔苗助长’。结果被拔起来的苗不仅不能成长,反而枯槁了。”见“揠苗助长”。解释把禾苗拔高,帮助它生长

  • 仪韶

    源见“凤凰来仪”。宫庭乐章的美称。元张翥《寄题顾仲瑛玉山》诗:“入贡徕符绂,仪《韶》下凤凰。”【词语仪韶】   汉语大词典:仪韶

  • 尘落雕梁

    同“歌落梁尘”。宋方千里《红林檎近》词:“清歌度曲,何妨尘落雕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