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岁不我与

岁不我与

论语.阳货》载:“日月逝矣,岁不我与”。春秋时,阳货掌握了鲁国实权。一日阳货在路上遇见孔子,向孔子提出两个问题:“有才能的人不做官,听任国家迷乱而不治,这能称之为‘仁’吗?”“愿意参与国家大事但又屡次错过时机,这能算做‘明智’吗?”孔子都给予否定回答。阳货听后感叹道:“时光一天天过去了,岁月可不等待人啊!”孔子连声答应,表示要出仕从政了。“岁不我与”,意谓时间不等人,错过时机,将追悔莫及。亦有劝勉人抓紧时机,珍惜时间之意。北周.庾信《周使持节大将军广化郡开国公丘乃敦崇传》:“方欲讨论国耻,申雪家冤,横尸原野,是所甘心,时不我与,先从朝露。”


主谓 时间不等人。须抓紧时机,不然,后悔莫及。语出《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晋书·束皙传》:“且~,时若奔驷,有来无反,难得易失。”△褒义。多用于鼓励人们珍惜时光抓紧办事。→时不我与 白驹过隙 ↔蹉跎岁月


【词语岁不我与】  成语:岁不我与汉语词典:岁不我与

猜你喜欢

  • 三咽李螬

    《孟子.滕文公下》:“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于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山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匡章对孟子称美于陵陈仲子,说他生活不依赖于

  • 罍满惭罄瓶

    源见“瓶竭罍耻”。谓以不能礼贤尽职而心怀愧疚。唐韩愈《答张彻》诗:“苹甘谢鸣鹿,罍满惭罄瓶。”此是作者自谦。

  •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唐代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后多用以形容画家精心构思,不轻易下笔。其他 比喻作画时精心构思,不轻易下笔。唐·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歌》:“

  • 庞公藏

    同“庞公采药”。唐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刘表虽遗恨,庞公至死藏。”

  • 东邻女子

    同“东家子”。汉司马相如《美人赋》:“臣之东邻有一女子,玄发丰艳,娥眉皓齿。”

  • 封豕长蛇,荐食上国

    封豕:大猪。荐:数。上国:春秋时称中原各诸侯国为上国。 像大猪和长蛇,一再吞食上国。 比喻邻国贪婪,侵略成性。语出《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杜预注:“荐,数也。言吴贪害如蛇

  • 铁板铜弦

    同“铁板铜琶”。清蒋士铨《临川梦.提纲》:“铁板铜弦随手弄,娄江有个人知重。”并列 形容豪迈激越的文词、风格。清·蒋士铨《临川梦·提纲》:“~随手弄,娄江有个人知重。”△褒义。多用于风格方面。也作“铁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师:师表,榜样。记取以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行事的借鉴。唐.陈子昂《谏用刑书》:“臣每读《汉书》至此,未尝不为戾太子流涕也。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伏

  • 纱碧笼

    同“碧纱笼护”。唐郑谷《信美寺岑上人》诗:“纱碧笼名画,灯寒照净僧。”

  • 不能赞一辞

    赞:参与 不能再添加一句话。 形容文章写得很完美。语出《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明.张岱《与张噩仍》:“匠心笔削,真使游夏不能赞一辞。”鲁迅《致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