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射蛇

射蛇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四:“宋武帝裕字德舆,小字寄奴,微时伐荻新洲,见大蛇长数丈,射之伤。明日复至洲里,闻有杵臼声,往视之,见童子数人,皆青衣捣药。问其故,答曰:‘我王为刘寄奴所射,合散敷之。’帝曰:‘王神何不杀之(指刘)?’答曰:‘刘寄奴王者不死,不可杀。’帝叱之,皆散,仍(因而,乃)收药而返。”

关于“射蛇”的故事,又见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其中称“人因名此草为‘刘寄奴’”。

这个故事说的是,刘裕仿照刘邦“斩蛇”故事,伪造符命。后因以“射蛇”为称帝预兆的典故。元.方回《桐江续集》卷二“重阳吟”之一:“射蛇戏马老刘郎,不为乾坤减战场。”


【词语射蛇】   汉语词典:射蛇

猜你喜欢

  • 卧理

    同“卧治”。《南史.刘善明传》:“淮南近畿,国之形胜,非亲贤不居,卿与我卧理之。”【词语卧理】   汉语大词典:卧理

  • 酒误蛇

    源见“杯弓蛇影”。指生病。唐 卫象《伤李端》诗:“人去门栖?,灾成酒误蛇。”

  • 百举百全

    做一百件事,成功一百件。谓办事万无一失。《三国志.魏志.郭嘉传》:“夫智者审于量主,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宋 陈亮《酌古论.邓禹》:“不然,则安能百举百全而未尝小衄欤!”亦作“百举百捷”。《三国志

  • 救火拯溺

    同“救焚拯溺”。汉王充《论衡.自纪》:“救火拯溺,义不得好,辩论是非,言不得巧。”见“救焚拯溺”。汉·王充《论衡·自纪》:“~,义不得好,辩论是非,言不得巧。”【词语救火拯溺】  成语:救火拯溺汉语大

  • 阋墙谇帚

    源见“阋墙”。又汉贾谊《治安策》:“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锄,虑有德;母取箕帚,立而谇语。”谓家庭内部争吵不和。梁启超《新民说

  • 范雎袍

    同“范叔袍”。清杜岕《雪兴》诗:“愁披周穆传,寒忍范雎袍。”

  • 三遗矢

    源见“廉颇善饭”。形容年老体衰。清赵翼《哭果毅阿公病殁于军》诗:“可怜病到三遗矢,犹自身冲百战场。”【词语三遗矢】   汉语大词典:三遗矢

  • 鸟言

    《后汉书.度尚传》:“初试守宣城长,悉移深林远薮椎髻鸟语之人,置于县下,由是境内无复盗贼。”唐.李贤注:“鸟语谓语声似鸟也。”汉朝时,人们称自己听不懂的少数民族语言为“鸟言”。鸟声唧唧,人听不懂,又以

  • 无何有乡

    《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又《列御寇》篇:“彼至人者,归精神乎无始,而甘冥乎无何有之乡。”“无何有乡”即“无所有乡”,也就是说一无所有的地方。庄子用指

  • 握雪餐

    源见“苏武节”。形容边塞征人生活的艰苦。唐李白《塞下曲》之二:“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