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富贵回乡

富贵回乡

指项羽认为富贵要回故乡,使家乡人都知道。后以此典比喻富贵回乡,夸耀故里;也用以指回本籍任官。有人劝说项羽道:“关中地区依恃山河,四面都是要塞,土地肥沃,可以建都称霸。”项羽一看秦朝宫室都已焚烧残破,又思恋家乡想回东方。便说:“富贵不回家乡,就如穿着锦绣衣服在夜间行走,谁能看得到?”此典又作“衣锦”、“昼锦还乡”、“昼锦荣”、“着绣昼行”、“昼绣”、“还家绣衣新”、“昼锦”、“绣归”、“夜绣”、“锦还”、“夜绣行”、“富贵还乡”。

【出典】:

史记》卷7《项羽本纪》315页:“人或说项王曰:‘关中(秦、汉时称函谷关以西)阻山河四塞(东面函谷关,南面武关,西面散关,北面萧关),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通“已”)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例句】:

北周·庾信《周柱国纥干弘神道碑》:“龙种复归,还寻白沙之路。公此衣锦,乡里荣之。” 唐·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诗序》:“游宦三年,愿以君羹遗母;不居一国,欲其昼锦还乡。” 唐·刘禹锡《赠致仕滕庶子先辈》:“朝服归来昼锦荣,登科记上更无名。”

宋·陈师道《赠郑户郎》:“着绣昼行真细事,下车磬折得深衷。” 宋·陆游《遣兴》:“早知昼绣能为祟,翁子终身合负薪。” 元·王伯成《李太白贬夜郎》:“行过长安市上去,便是臣衣锦还乡去。” 明·高启《死亭湾》:“一旦谒帝阍,还家绣衣新。” 明·汤显祖《紫钗记》:“但愿你封侯游昼锦,不妨我啼鸟落初。” 明·袁宏道《将抵家园作》之二:“郭西原上草,曾是绣归看。” 明·袁宏道《悲哉行》:“古人悲夜绣,今我亦似之。” 清·周工亮《送王将军还里暂迟湖上》:“一曲临江仙自好,锦还未必胜生还。” 清·赵翼《朝衣》:“出游未共春衣典,起早翻如夜绣行。” 清·汪绎《项羽》:“英雄岂学书生算,也作还乡昼锦看。” 清·王摅《别宪尹侄》:“我自歌鱼羞作客,君胡衣绣不还乡。” 黄小配《廿载繁华梦》20回:“你自从离了乡,倒没有回去。古人说:‘富贵不还乡,就如衣锦夜行。’那有知得?”


猜你喜欢

  • 朔雁传书

    源见“雁足书”。指远方寄信。唐李商隐《离思》诗:“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 乌衣宴会

    源见“乌衣门第”。又《宋书.谢弘微传》:“混风格高俊,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酒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混五言诗所云‘昔为乌衣游,戚戚皆亲侄’者也。”借指富贵人家

  • 斐豹请焚丹书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初,斐豹,隶也,著于丹书。栾氏之力臣曰督戎,国人懼之,斐豹谓宣子曰:‘苟焚丹书,我杀督戎。’宣子喜曰:‘而杀之,所不请於君焚丹书者,有如日。’乃出豹而闭之,督戎从之,踰隐而待

  • 佝偻承蜩

    《庄子.达生》:“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tiáo蝉),犹掇(duō拾取)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zīzhū古代重量单位,形容少)

  • 桑无附枝,麦穗两歧

    《后汉书.张堪传》载: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他在渔阳作太守官时,“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此事又见《东

  • 白羊车

    源见“看杀卫玠”。借指俊美的男子。清宋琬《次既庭来韵》:“殿内即传金凤纸,洛中争看白羊车。”【词语白羊车】   汉语大词典:白羊车

  • 变羊

    唐.欧阳询等编修《艺文类聚》卷三十五引《妬记》:“京邑有士人妇,大妒忌,于夫小则骂詈,大必捶打,常以长绳系夫脚,且唤便牵绳。士人密与巫妪为计,因妇眠,士人入厕,以绳系羊,士人缘墙走避。妇觉,牵绳而羊至

  • 韩卢

    源见“田父之获”。又《战国策.秦策三》:“以秦卒之勇,车骑之多,以当诸侯,譬若放韩卢而逐蹇兔也。”后因以“韩卢”泛指良犬。宋辛弃疾《满江红.和廓之雪》词:“记少年,骏马走韩卢,掀东郭。”亦比喻精兵强将

  • 一见如旧

    初次见面却就像老朋友一样。亦作“一见如故”。见唐太宗和房玄龄之事迹。参见“济世安民”和“耸壑昂霄”条。史载,隋朝末年房玄龄投奔李世民,两人一见如故。李世民立即署他为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后又任他为秦王府

  • 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万

    蓰( ㄒㄧˇ xǐ ):五倍。什伯:同“十百”。 有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万倍。 表示事物之间差别很大。语出《孟子.滕文公上》:“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