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姹女数钱

姹女数钱

后汉书.孝灵帝纪》注引《续汉志》曰:“车班班,入河闲。河闲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

“河闲姹女工数钱”是指灵帝母永乐太后好聚金钱,积满堂室。《后汉书.皇后纪第十下》载:“董皇后(灵帝母)使帝卖官求货,自纳金钱,盈满堂室。”后常以“姹女数钱”比喻积聚钱财无厌。

清.袁枚《咏钱》(六首之一):“空劳姹女千回数,屡见铜山一夕休。”


【典源】 《后汉书· 灵帝纪》 注引《续汉志》 曰:“桓帝之初,京都童谣曰:‘……车班班,入河间。河间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石上慊嫌舂黄粱。……’”“‘车班班’者,言乘舆班班入河间迎灵帝也。‘姹女数钱’,言帝即立,其母永乐太后好聚金以为堂室也。‘石上慊慊’者,言太后虽积金钱,犹慊慊常若不足,使人舂黄粱而食之也。”《后汉书·五行志一》亦载。

【今译】 永康元年,汉桓帝死,无子,窦皇后召其父窦武进宫商议,决定立河间王刘开的曾孙刘宏为帝,即汉桓帝。尊窦皇后为太后,由太后临朝。太后聚敛钱财,建筑宫室,虽巨富,却仍贪心不足。因此汉桓帝死后不久,京都就有童谣唱道:“车儿隆隆开,来到那河间。河间少女会数钱,用钱造室金作堂,财富虽多犹不足,平日只知吃黄粱。”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精于算计,贪恋钱财。

【典形】 姹女数钱、工姹女、河间姹、河间姹女、河间钱、河间数钱、妖姬惯数钱、姹女千回数、一钱怜姹女。

【示例】

〔姹女数钱〕 清·黄遵宪《日本杂事诗》:“衔得杨花入窠里,便夸姹女数钱工。”

〔工姹女〕 清·唐孙华《咏钱》:“计算术惟工姹女,夤缘权可买司徒。”

〔河间姹〕 清·徐夔《移居赠永夫》:“葑田吴郎多态度,婀娜欲弄河间姹。”

〔河间姹女〕 清·鲍��《雁门太守行》:“五车煌煌两千石,河间姹女同朝夕。”

〔河间数钱〕 唐·王维《魏郡太守上党苗公德政碑》:“袨服靓妆,挟筑跕屣。淇上留客,河间数钱。”

〔妖姬惯数钱〕 南朝梁·萧纲《大堤》:“出妻工织素,妖姬惯数钱。”


猜你喜欢

  • 献曝

    《列子.杨朱》:“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音yùnfén,用大麻的纤维织成的布,絮以新绵和旧絮做成的麻布冬装),仅以过冬。暨春东作(东作,指到田间劳动),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貉。顾

  • 垂缰

    同“垂缰之报”。前蜀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但闻争曳组,讵见学垂缰。”【词语垂缰】   汉语大词典:垂缰

  • 弄玉箫

    源见“乘鸾”。箫的美称。唐李百药《少年行》:“始酌文君酒,新吹弄玉箫。”亦指美妙的箫声。孙礽《新水令.题〈筝楼泣别图〉》套曲:“宛转湘灵瑟,缠绵弄玉箫。”

  • 不日不月

    犹言“没日没月”。 表示没有期限。语出《诗.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日不月。”《管子.白心》:“不日不月,而事以从;不卜不筮,而谨知吉凶。”并列 ①不计日月,时日很长。《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 试弦歌

    源见“武城弦”。谓任地方官。宋洪迈《容斋随笔.李太白》:“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受简,俾为序。”【词语试弦歌】   汉语大词典:试弦歌

  • 卜年

    《左传.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成王曾占卜周朝国运,据说可以传位三十世,立国七百年。后因用作咏国运的典故。唐.王维《奉和圣制庆玄元皇帝玉像之作应制》:“秦后徒闻

  • 蝇营

    比喻到处钻营。唐韩愈《送穷文》: “朝悔其行,暮已复然,蝇营狗苟,驱去复来。” ●《诗·小雅·青蝇》: “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诗写谗臣如同青蝇往来不绝,到时要害人乱国。诗人意在劝

  • 偷得浮生半日闲

    见〔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 灵运屐

    源见“谢公屐”。登山用的有齿的木屐。宋陈与义《寄题商洛宰令狐励》诗:“便携灵运屐,不待德璋移。”【词语灵运屐】   汉语大词典:灵运屐

  • 法不阿贵

    《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原指法律不逢迎迁就权贵,准绳不屈就变曲之物,法律面前一视同仁。后以“法不阿贵”形容秉公执法,不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