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

夸父,古代神话人物。夸父逐日,表现了古代人类战胜自然的信念。后人常以此形容敢于同大自然搏斗的牺牲精神。夸父立志要追赶太阳,一直赶到太阳的入口处。太阳烤得他渴得难受,不得不就饮于黄河、渭水。仍不解渴,打算继续北行饮大泽之水,在没有到达目的地时,就渴死了。他扔下的手杖,被尸体的血肉所浸灌,变成了一片树林,叫作邓林,邓林宽广不下数千里。

【出典】:

列子·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例句】:

《毛泽东选集·矛盾论》:“神话中的许多变化,例如《山海经》所说的夸父逐日,《淮南子》所说的羿射九日,《西游记》中所说的孙悟空七十二变和《聊斋志异》中许多鬼狐变人的故事等等,这种神话中所说的矛盾的互相变化,乃是无数复杂的现实矛盾的互相变化对人们所引起的一种幼稚的,想象的,主观幻想的变化,并不是具体的矛盾的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变化。”


见“夸父追日”。南朝·僧愍《戎华论折顾道士夷夏论》:“真谓~,必渴死者也。”


【典源】《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毕沅注:“邓林即桃林也,邓、桃音相近。”《山海经·中山经》:“夸父之山……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列子·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今译】传说上古有神人夸父,想追赶上日影,与日竞走,一直追到日没的隅谷之处。他非常口渴想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去喝,喝干了还不够,又向北到大泽去喝。还没赶到,半路上便渴死了。扔下的手杖,化为一大片桃林。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志向虽大,但事业难成; 也以“邓林”指桃林。

【典形】 邓林、化邓、夸父、夸父渴、夸父杖、夸父逐日、与日竞走、逐日、夸父西渴、叟弃杖、夸父步。

【示例】

〔邓林〕 南朝梁·江淹 《遂古篇》:“夸父邓林,义亦艰兮; 建木千里,乌易论兮。”

〔化邓〕 唐·孟郊《纳凉联句》:“化邓渴且多,奔河诚已悫。”

〔夸父〕 唐·皎然《拟古》:“夸父亦何愚,竞走先自疲。”

〔夸父渴〕 唐·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子提健笔来,势若夸父渴。”

〔夸父杖〕 明 ·徐渭 《壬午季夏朔作》之二:“夸父杖余林狡狯,吴刚力尽桂纵横。”

〔夸父逐日〕 唐·柳宗元《行路难》之一:“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

〔与日竞走〕 晋·陶潜《读山海经》:“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逐日〕 清·黄鷟来《赠方鹤州》:“逐日无心随夸父,问津有记托渔郎。”


【词语夸父逐日】  成语:夸父逐日汉语词典:夸父逐日

猜你喜欢

  • 新丰独饮

    同“新丰独酌”。宋陆游《秋雨叹》诗:“公车自荐心实耻,新丰独饮人所惊。”【词语新丰独饮】   汉语大词典:新丰独饮

  • 成连

    源见“成连海上琴”。指精通音律的大师。元耶律楚材《鼓琴》诗:“清兴腾八表,成连何必寻。”【词语成连】   汉语大词典:成连

  • 强仕

    《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后因以“强仕”为四十岁的代称。《后汉书.胡广传》:“甘 奇显用,年乖强仕;终 贾扬声,亦在弱冠。”《梁书.张纲传》:“且年甫强仕,方申才力,摧苗落颖,弥可伤惋。”

  • 斩蛟破璧

    晋张华《博物志》卷八:“澹台子羽赍千金之璧渡河。河伯欲之,阳侯波起,两鲛夹船。子羽左操璧,右操剑,击鲛,皆死。既渡,三投璧于河伯,河伯三跃而归之,子羽毁璧而去。”鲛,通“蛟”。后因以“斩蛟破璧”形容气

  • 枭破镜

    比喻忘恩背义的恶人。传说枭是食母的恶鸟,破镜是食父的恶兽。《汉书.郊祀志上》,“祠黄帝,用一枭破镜。”唐代颜师古注引孟康曰:“枭,鸟名,食母。破镜,兽名,食父。黄帝欲绝其类,使百吏祠皆用之。”亦作“枭

  • 不遑启处

    不遑:没有闲暇。启处:意即安居。 言无暇安居。语出《诗.小雅.采薇》:“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左传.襄公八年》:“敝邑之众,夫妇男女,不遑启处,以相救也。”《韩诗外传》卷四:“匹夫百亩一室,不遑启

  • 献白豕

    同“献豕辞辽”。唐裴度《与李翱书》:“若弟摈落今古,脱遗经籍,则如献白豕,何足采取。”

  • 王祥佩刀

    源见“吕虔刀”。指位至卿相。北周庾信《周大将军闻嘉公遐墓志》:“王祥佩刀,世称卿族;鲍永骢马,家传司隶。”

  • 柏梁台

    《三辅黄图》卷五《台榭》:“柏梁台,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台在长安城中北关内。《三辅旧事》云:‘以香柏为梁也,帝尝置酒其上,诏群臣和诗,能七言诗者乃得上。’”汉武帝曾在长安城中建柏梁台,能七言诗的臣子方

  • 七札巧穿

    同“七札俱穿”。元袁桷《秋围》诗:“七札巧穿谁矢直,六鳌连举我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