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夜气存

夜气存

孟子》卷六《告子上》:“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

孟子这段话的意思是:仁义之心虽然人人都是具备的,但为什么有的人会丧失本来的良心?这也和用刀斧天天去砍伐山上的木树一样,怎么能长成美材呢?在这种人身上,虽然日夜也能生长一点清正之气,但由于他所喜欢和厌恶的和常人不同,日间的恶行就将夜间所萌生那点清正之气,全都压灭了;这样反覆地“砍伐”,夜里生长的清正之气,就一点也不能存在;清正之气丧失殆尽,那就和禽兽相差不远了。后因以“夜气存”比喻人能保持善良的天性,以“夜气不存”比喻人丧失了善良的天性。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四《晓坐》:“低枕孤衾夜气存,披衣起坐默无言。”此处“夜气存”从实写夜间气氛未曾消尽中,也暗隐诗人清正之品格未改。


猜你喜欢

  • 冤各有头,债各有主

    参见:冤有头,债有主其他 报冤要找作恶者,讨债要找欠债人。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25:“是呀!你们~,各算各的,不就结了?”△用于比喻报仇讨债要找主要负责人。也作“冤有头,债有主”。【词语冤各有头,

  • 有声画

    指描写山水景物为主的诗歌有画意。元代黄溍《苕溪风雨中章德茂同泛》诗:“为君留此有声画,题作扁舟烟雨图。”【词语有声画】   汉语大词典:有声画

  • 祖逖鞭

    源见“祖鞭先著”。借指报国之志,进取之心。周詠《去国吟》:“湖海蹉跎祖逖鞭,闻鸡五夜不成眠。”【词语祖逖鞭】   汉语大词典:祖逖鞭

  • 左持蟹,右持杯

    源见“持螯把酒”。形容纵酒自得。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再用韵答李子永提干》词:“断吾生,左持蟹,右持杯。买山自种云树,山下斸烟莱。”

  • 举欣欣然有喜色

    举:副词,皆,都。欣欣然:高兴的样子。 全都兴高彩烈,喜笑颜开。语出《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清.李汝珍《镜花缘》七八回:“今日之聚,可谓极欢

  • 唾手可取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比喻不费任何力气,轻易就可达到目的。又作“唾手可得”、“垂手可得”。出自唐褚遂良之语。褚遂良的事迹见“飞鸟依人”条。他曾谏阻唐太宗征高丽,未被接受,便上言道:高丽之地,殊裔绝域。不

  • 民心襦袴

    源见“歌五袴”。指百姓向往惠政。宋葛长庚《沁园春.送王侍郎帅三山》词:“君知否,是民心襦袴,吏胆冰霜。”

  • 刻烛争成

    同“刻烛催诗”。宋 谢薖《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词:“好在南邻,诗盟酒社,刻烛争成,引觞愁缓。”

  • 忧心忡忡

    忡( ㄔㄨㄥ chōng )忡:忧愁貌。 形容忧虑不安。语出《诗.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宋.王禹偁《待漏院记》:“忧心忡忡,待旦而入。”夏衍《哭杨潮》:“又是一阵沉默,他那种忧心忡

  • 遏乐

    同“遏密”。宋曾巩《仁宗皇帝挽词》之三:“遏乐四夷均,感格英灵在。”【词语遏乐】   汉语大词典:遏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