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亦简称为“刮目相待”,“刮目相看”。刮目:擦亮眼睛。指用新的眼光看人。后比喻人和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人的认识也应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吕蒙(178-219年),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东南)人,三国名将。少随孙策、孙权征战各地,屡建功勋,任横野中郎将。但他开始不注重学习,有勇而无谋。孙权劝他学习以求进益。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相推诿。孙权说:“我不是让你去当经学博士,只是想让你涉猎往事,以获取经验。你说事多,难道比我还多吗?我还读史书、兵书呢,并且觉得很有好处。刘秀带兵打仗时手不释卷。曹操也说自己老而好学,你为何不求上进呢?”从此以后,吕蒙发奋苦读,他所看的书,就是老懦士也比不上。鲁肃接替周瑜的职务后,前往江陵,路过吕蒙的驻地。鲁肃原来认为吕蒙只是一介武夫,当吕蒙问他如何功取荆州时只敷衍地说了句:“到时再应付。”吕蒙批评他说:“你身负重任,我们与关羽为邻,虽然现在吴、蜀联合,但关羽为熊虎之人,用何策略才能防备不时之虞,怎能不事先制定计划呢?”并且提出了五条谋取荆州的策略,很有价值。鲁肃听了大惊,拍着吕蒙的肩膀说:“我常说你只会打仗,到今天看来,你学识广博,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后来,吕蒙果然为智取荆州立下头功。

【出典】: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卷54第1275页:“蒙始就学,笃志不倦……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例句】:

宋·陈亮《与吴益恭安抚书》:“三、四年来,伯恭规模宏阔,非复往时之比,钦夫、元晦已愿在下风矣,未可以寻常论也。君举亦甚别,皆应刮目相待。” 宋·杨万里《送乡僧德璘监寺缘化结夏归天童山》:“一别璘公十二年,故当刮目为相看。” 《鲁迅书信集·致钱玄同》:“即此一层,已足令敝人刮目相看,而猗欤羞哉,尚在其次也。”


猜你喜欢

  • 秦台凤

    同“秦台凤箫”。清袁于令《西楼记.觅缘》:“梦想秦台凤影,奈缘潜空馀愁病。”

  • 炼石娲

    同“炼石娲皇”。清江顺诒《集贤宾.汪咏之大令挽歌》套曲:“一官结局,好梦落谁家?有诏修文,天上下难觅人间炼石娲。”

  • 可与适道,未可与权

    可以同他达到某种成就,未必可以同他通权达变。 表示通权达变是治学的最高境界,一般人很难达到。语出《论语.子罕》:“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三国志.魏志

  • 弋人何篡

    《后汉书.逸民列传序》:“扬雄曰:‘鸿飞冥冥,弋者何篡焉?’”弋者:射鸟的人。篡:取。意为鸿飞得很高,弋人无法施展自己的射技,把它射下来。【词语弋人何篡】  成语:弋人何篡汉语大词典:弋人何篡

  • 夷甫三窟

    源见“狡兔三窟”。又《晋书.王衍传》载:王衍字夷甫,官居宰辅,并以二弟分领荆州、青州,王衍对弟说:你二人在外,我留京城,足为“三窟”。后亦以为典,喻多种图安避祸求福之法。宋苏轼《用和人求笔迹寄莘老》诗

  • 王濛新帽

    《晋书.外戚传.王濛传》:“王濛字仲祖,哀靖皇后父也。……濛少时放纵不羁,不为乡曲所齿,晚节始克己励行,有风流美誉。……不修小洁,而以清约见称。善隶书。美姿容,尝览镜自照,称其父字曰:‘王文开生如此儿

  • 杜断房谋

    同“房谋杜断”。柳亚子《寄毛主席延安》诗:“杜断房谋劳午夜,江毫丘锦各名家。”并列 指善断多谋。语本《新唐书·杜如晦传》:“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盖如晦长于断

  • 伎同南郭

    源见“滥竽充数”。谓缺乏真实才技。多为谦词。明高启《京师秋兴次谢太史韵》:“伎同南郭知应滥,俸比东方愧已多。”

  • 寒风子

    《吕氏春秋》卷二十《恃君览.观表》:“古之善相马者,寒风氏相口齿,麻朝相颊,子女厉相目,卫忌相髭,许鄙相?,投伐褐相胸肋,管青相膹肳,陈悲相股脚,秦牙相前,赞君相后。凡此十一人者,皆天下之良工也,其所

  • 截胫剖心

    《书.泰誓下》:“〔纣〕斫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孔传:“〔纣王〕冬月见朝涉水者,谓其胫耐寒,斩而视之;比干忠谏,谓其心异于人,剖而观之。”《史记.殷本纪》:“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